小儿便秘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3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小儿、便秘、肛裂、痔疮、便干、便血、大便不通、大便困难、腹痛、腹胀、腹胀腹痛、哭闹、食欲不振、食欲减退。

治法

有原发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先天性巨结肠及巨结肠类缘病、肛门狭窄、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根本应放在改善饮食内容,多补充水分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同时养成排便习惯。 1.灌肠治疗是去除直肠内的嵌塞粪便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可与口服泻药配合应用。对于严重便秘者可先予以生理盐水、石蜡油、硫酸镁按3:2:1比例混合肠内保留。 2.药物治疗导泻剂可维持规律性排便,常见的有渗透性泻剂(乳果糖)、灌胃剂(聚乙二醇)、润滑剂(液体石蜡)、刺激性泻剂(番泻叶)。维持治疗需数月,当儿童形成规律性容易排便后才考虑停药。 3.饮食调整、训练排便可防止便秘再发。增加水摄入以软化大便,多补充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全麦、水果和蔬菜)也是治疗便秘的部分。规律性如厕习惯是治疗便秘的重要部分。无论有无污便,餐后应有充足的如厕时间,这有利于儿童保持排便频率的记忆。

临床表现

1.排便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污便等,大部分便秘患儿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由于排便次数少,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长,水分被充分吸收后变得干硬,排出困难,合并肛裂患儿有血便。污便是指不故意弄脏内裤,见于严重便秘儿童由于大便在局部嵌塞,可在干粪的周围不自觉地流出肠分泌液,酷似大便失禁。 2.腹胀、腹痛便秘患儿还常常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腹痛常常位于左下腹和脐周,热敷或排便后可缓解。腹胀患儿常常并发食欲不振,周身不适,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 3.其他长期便秘可继发痔疮、肛裂或直肠脱垂。

检查

1.大便常规+隐血检查; 2.甲轴和食物过敏原筛查; 3.钡灌肠造影和直肠镜; 4.腰骶椎正侧位片; 5.肛管直肠测压术; 6.肌电图。

病因

小儿便秘是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2天),无规律,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小儿便秘可以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