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8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呼吸、衰竭、尿酸碱度降低、心律失常、抽搐、唇绀、发绀、烦躁、浮肿、肝肿、呼吸困难、昏迷、昏睡、甲绀、甲青、静脉曲张、舌青、舌紫、失眠、睡眠障碍、头昏、头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氧过高、躁动、震颤。

治法

1.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合并细菌等感染时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祛痰药物,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解痉,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等药物祛痰。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3.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 4.纠正酸碱失衡、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1)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 CO2潴留,或伴 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 (2)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 O2和 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 O2和 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 O2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2)按病程分类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 O2,或伴 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2.症状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 3.查体发现可有口唇和甲床发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检查

1.血气分析静息状态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8.0Kpa(60m 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7Kpa(50m mHg)为Ⅱ型呼吸衰竭,单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则为1型呼吸衰竭 2.电解质检查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常伴有高钾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常有低钾和低氯血症。 3.痰液检查 痰涂片与细菌培养的检查结果,有利于指导用药。 4.其他检查 如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发现。本病主要诊断依据,急性的如溺水、电击、外伤、药物中毒、严重感染、休克;慢性的多继发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结合临床表现、血气分析有助于诊断。

病因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 kPa(60m 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 kPa(50m 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