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旁
小结
本穴位用于治疗:感冒、肋间神经痛、缺乳、乳腺炎、呃逆、咳嗽、呕吐、气短、乳汁过多、痰鸣、胸闷、胸痛。
功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降逆止呕。 主治: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 常用于:感冒,咳嗽痰鸣,胸闷气短,呃逆,呕吐,乳腺炎,乳汁缺乏,乳汁分泌过多,胸痛,肋间神经痛等。
位于胸部,乳头外侧0.2寸处,左右计2穴。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医生以四指扶患儿之两肋,以拇指分别轻轻掐之,称“掐乳旁”,掐3-5次;继以拇指端揉之,称“揉乳旁”,揉20-50次。针刺0.3-0.5寸,乳腺炎可刺1.5-2.5寸,用强刺激,使整个乳房有沉胀麻痛感。留针20分钟。灸5-10壮。亦可用指尖点此穴;或用揉按法3-5分钟。
别名
奶旁。
来源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皮肤有第3、4、5肋间神经的前皮支交织重叠分布。胸大肌由胸前神经支配。穴位稍外侧的深面,有胸廓内动脉及其穿支经过。
临床应用
配分推膻中、揉乳根、揉肺俞、清肺经等手法治疗胸闷、咳嗽;配按揉天突、揉乳根、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等治疗呕吐;配推揉腹中,揉肺俞、中府、云门可治痰涎壅塞而致的肺不张等。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