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叶
小结
本品可食用,可用于:臁疮、创口出血、咯血、吐血。
功能主治
止血,解毒。主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臁疮。
性味
味苦;微甘;性温。
归经
肺;心;脾经。
用法用量
内服:捣汁,30-60克。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蚕豆 Viciafaba L.的叶或嫩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ciafaba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蚕豆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大,半箭头状,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无毛,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小叶2-6枚,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形或钝,具细尖,基部楔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1.3cm,5裂,裂片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红紫色斑纹,旗瓣倒卵形,先端钝,向基部渐狭,翼瓣椭圆形,先端圆,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有爪;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无毛,花枝先端背部有一丛白色髯毛。荚果长圆形,肥厚,长5-10cm,宽约2cm。种子2-4颗,椭圆形,略扁平。花期3-4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
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性状
性状鉴别: 羽状复叶,有小叶2-6片;叶轴顶端有狭线形卷须;叶柄基部两则有大而明显的半箭头状托叶。小叶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广椭圆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钝,具细尖,基部楔形。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鲜叶含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7-rhamnoside),D-甘油酸(D-glycericacid),天冬酰胺(Asparagine),多巴(Dopa),蛋白质和叶绿醌(Plastoquinone)。
药理作用
甘油酸有利尿作用。参见蚕豆荚壳条。
复方
治臁疮臭烂,多年不愈:蚕豆叶一把,捶烂敷患处。-《贵阳市秘方验方》
各家论述
1.汪颖《食物本草》:酒醉不醒,蚕豆苗油盐炒熟,煮汤灌之。 2.《现代实用中药》:为止血剂,治一切出血。 3.《四川中药志》:治风丹。
临床应用
用于止血。取鲜蚕豆叶捣烂挤汁,每服20ml,每日2次。煎服效果略差。治疗肺结核咯血20余例,迅速止血;对消化道出血也有效。此外,蚕豆叶粉与檵木粉混合外用,也有止血消炎效果,可应用于外伤小出血。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