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中毒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食服吗啡、中毒、休克、呼吸速率及节律异常、昏迷、瞳神紧小、头昏、血压降低。
治法
(1)立即洗胃对急性吗啡中毒,无论口服或吸入中毒者,均应及早洗胃,排除消化道内的毒物。最好先用1∶2000高锰酸钾液,继用清水洗净。每次注入小量,以防胃内容物回流,引起吸入性窒息,禁用阿扑吗啡催吐。 (2)及时导泻内服或于洗胃后注入30%硫酸钠液50-100mL。呼吸衰竭危险期过后,可用硫酸镁代替硫酸钠,因硫酸镁除导泻作用外,还可治疗由于毒物引起的肠道过度紧张。 (3)止血带结扎如发觉皮下注入吗啡过量,应速用止血带紧缚注射局部的上方(以停止静脉回流为度),局部冷敷,以延缓吸收,但结扎应间断放松。 (4)保护肾功能,促进排泄肾为排泄吗啡的主要途径,故应尽力保持其功能。静脉输入适量高渗葡萄糖液、电解质,可以促进解毒、排泄,并防止脱水,必要时输入血浆。 (5)维持和加强呼吸注意保暖(勿用热水袋),保持适当代谢,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中枢已经发生障碍或昏迷时,必须迅速给氧(最好是含有5%二氧化碳的氧气),并酌情交替选用阿托品(常作为吗啡对抗药,有显著的兴奋呼吸中枢作用)、山梗菜碱、尼可刹米、苯甲酸钠咖啡因、回苏灵、苯胺、麻黄碱等,直至呼吸好转、意识恢复为止。近年来用纳洛酮治疗吗啡中毒,成人0.8-2.0mg,静脉注射。必要时,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盐酸丙烯吗啡。丙烯吗啡的成人用量为5-10mg,静脉注射,如10-15min后肺换气量尚未增加,可用同量重复注射,直到呼吸增强为止,但总量不可超过40mg。严重中毒时,每次剂量可酌情增加,小儿0.1mg/(Kg·次)、新生儿0.2-0.4mg。丙烯吗啡成人1-2mg肌肉注射,紧急时亦可做静脉注射,剂量相同,小儿为0.02mg/(Kg·次)、新生儿0.05-0.1mg/(Kg·次)。 (6)使用解毒剂吗啡中毒时可用可拉明、咖啡因。可拉明具有对抗作用,咖啡因可作为吗啡中毒的解毒剂。 (7)对症治疗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及皮下注射胰岛素,同时应用巴比妥类药物或副醛等镇静剂。
临床表现
(1)三联症状昏迷、针尖样瞳孔和呼吸的极度抑制为吗啡中毒的三联症状。但缺氧时,瞳孔可显著扩大。 (2)其他症状呼出阿片味,肌张力先增强而后弛缓,出汗,尿潴留。对此药物敏感者,可出现各种形状的皮疹。 (3)脊髓反射当脊髓反射增强时,常出现肌肉抽搐、惊厥、牙关紧闭和角弓反张等。 (4)生命体征摄入剂量过大时,患者表现为呼吸浅慢、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肺水肿、发绀、瞳孔极度缩小,并迅速进入昏迷状态;继之发生脉速弱而不规则、皮肤苍白、湿冷等休克现象及瞳孔扩大等。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过高热等。
病因
吗啡类药物主要有止痛、止咳、止泻、解痉、麻醉等多种功效。吗啡类中毒最初有欣快感和兴奋表现,继之出现谵妄、昏迷、呼吸抑制,最后死亡于呼吸循环衰竭 。急性吗啡中毒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危急症,中毒后主要表现为昏迷、呼吸深度抑制(可降至2-4次/min)、瞳孔极度缩小(两侧对称)或成针尖样、血压下降、皮肤发绀、尿量减少、体温下降、皮肤湿冷、肌无力,严重缺氧时可导致休克、循环衰竭、瞳孔散大,甚至死亡。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