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表针灸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8.6K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塞、恶寒发热、风热表证、痰稠、痰黄、涕浊、有汗、恶风寒、发热重、口渴、脉浮数、苔薄黄、咽喉肿痛、疏风清热解表。

大椎曲池合谷鱼际

材料获取与鉴别


疏散风热。主治风热表证。恶寒发热,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涕浊,咳痰稠或品,黄,咽喉肿痛,口渴,苔薄黄,脉浮数。

针用泻法,大椎可点刺放血。

各家论述

督脉主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大椎为诸阳之会,点刺放血可清泻热邪。风热上受首先犯肺,太阴之表是阳明,曲池和合谷为手阳明经穴位,可从阳明经清泻肺经之热;鱼际为肺经荥穴,“荥主身热”,可以清肃肺气,宣散风热。

临床应用

本方为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以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麻疹初起、腮腺炎等辨证为风热表证。在风热表证的基础上,若出现以下症状者,可灵活加减变化。 1.咳嗽、哮喘加天突、膻中。天突可降气化痰,为治咳喘之有效穴;膻中乃气之会穴,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之功。任脉之天突、膻中二穴,针用迎随补泻法,以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2.痰多加丰隆。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络于足太阴脾经,功擅化痰降浊,为治痰之效穴。 3.鼻塞加迎香。迎香属手阳明经,与手太阴相表里,可宣肺气、通鼻窍。 4.头痛加印堂、太阳。印堂为督脉之穴,督脉“人络脑”,位于头部,头为诸阳之会,可疏通诸经阳气,调运气血,太阳为局部取穴。 5.咽喉肿痛(乳蛾)加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玉龙歌》:“乳蛾之症更稀奇,急用金针病可医;若使延难整治,少商出血始相宜。”少商、商阳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之井穴,为表里经穴。取之点刺出血,有清泻肺热、消肿止痛之良效,为治乳蛾之要穴。 6.高热惊厥加人中、十宣点刺出血。

备注

1.大椎、曲池、尺泽、外关,针用泻法。 2.大椎、曲池、合谷、列缺,针用泻法。 3.耳穴:肺、气管、内鼻、咽喉。毫针刺法,或耳穴贴压法。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