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渍疮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手足、湿疮、感染、摩擦、皮炎、湿、汗出、流黄水、糜烂、皮皱、渗液、痛痒、肿胀。
治法
治疗以干燥、收敛、止痒为原则。应注意清洁,少用热水及肥皂。出现浸渍时可外用粉剂(如枯矾10.0,氧化锌20.0,滑石粉70.0),每天数次。糜烂时可用具有消炎、抗感染及收敛作用的溶液进行湿敷,如0.1%依沙吖啶(雷佛奴尔)、锌铜合剂(达里波液),亦可搽3%甲紫(龙胆紫)液、20%鞣酸甘油或鞣酸软膏(鞣酸10.0,甘油10.0,樟脑1.0,苯酚1.0,亚硫酸钠0.2,滑石粉5.0,石蜡25.0,凡士林加至100.0)效果良好。继发感染可根据轻重情况,用0.1%依沙吖啶(雷佛奴尔)溶液、l%小檗碱(黄连素)溶液或黄柏、生地榆各15克,煎水浸洗或湿敷。炎症明显伴淋巴管、淋巴结炎症或发热者,可局部或全身用抗生素治疗。为消炎、收敛、止痒、抗过敏。
临床表现
临床以趾(指)间皮肤浸渍发白、起皱,伴见皮肤瘙痒,甚或糜烂、疼痛等为特征的皮肤病。
检查
浸渍糜烂型皮炎:初为指(趾)间隙及指(趾)侧皮肤浸渍、肿胀、发白、起皱,因摩擦已浸渍的皮肤被擦破,露出红色基底,有少许渗液,易继发细菌感染。且易发生指甲损伤、甲沟炎等。少数患者掌跖部位角层增厚,可见到多数环状圆形或椭圆形绿豆至黄豆大小角层剥脱。病程具自限性,轻者不再下水田劳动6-7天即可痊愈。如继发感染较重,产生局部红肿、化脓,邻近的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则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并可使病程延长。
病因
因长期在水中作业,水湿浸渍,伤及肌肤所致。
疾病预后
水渍疮是指因手脚溃水引致指(趾)间之湿疮。出卷九。又名水渍疮。多因长时手脚浸泡水浆之作业,或久居水湿之地,湿邪外渍,加之局部磨擦致伤而成。常发于手丫或脚丫之夹缝间,或渐扩大。该病证之初起,见患部微肿胀,皮色白腐而皱,继则因磨擦而显糜烂,流水,自觉痒痛,或有继发感染者。多发于劳动群众,或为长期水中作业之职业病,该病应重视预防,以避免手脚长期接触水湿,保持局部干燥为重要,如防护器具之使用等。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