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症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细数脉、白细胞减少、黄疸、恶心、腹痛、腹泻、肝肿、高热、寒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肌衄、脉细数、呕吐、皮下出血、脾肿、头痛、头晕、心率加快、意识障碍。
治法
外科手术或内置性静脉插管或导尿管相关性短暂的菌血症常不易测知,一般不必治疗。但若患者有瓣膜性心脏病,血管内假体或接受免疫抑制剂,则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预防发生心内膜炎。较为严重的菌血症的预后取决于两个决定因素:首先取决于迅速而彻底的查明感染源,第二是取决于原有的疾病及其伴随的功能障碍等情况。创伤性内置物,特别是静脉内和尿路内插管应迅速清除。在获取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等化验标本后,应立即按经验给予抗生素治疗。某些病例(如内脏破裂,子宫肌层炎伴脓肿,肠或胆囊坏疽)必须手术治疗,大的脓肿必须切开引流,坏死组织应清除。因肺,胆道或尿路感染而使菌血症持续不退者,若无梗阻及脓肿形成,一般用抗生素治疗通常可获成功。若为多器官衰竭,常发现有多种细菌(多菌种性菌血症)则预后不佳。延误抗生素治疗或外科治疗者,死亡率明显增加。
临床表现
1.骤起高热,可到40℃-41℃,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 2.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可有意识障碍; 3.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 4.肝脾可肿大,重者可黄疸,皮下出血斑等。除非患者处于患有持续性或高水平菌血症的危险性,短暂而低水平的菌血症是无症状的。典型的表现为全身性感染的体征,包括呼吸急促,寒战,体温上升和胃肠道症状(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在疾病初期,若不测量血压则往往不会发现低血压。有的患者低血压出现较晚。
检查
应从所有感染部位,包括感染的体腔、关节间隙、软组织和病损的皮肤获取脓液或体液作革兰染色和培养。血液培养应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应间隔1小时作2次血培养,每次应从不同部位静脉取血。此外,还可对痰液、导管插入部位和伤口的标本进行培养。
病因
菌血症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