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食健胃针灸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5.3K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嗳腐、大便味臭、拒按、呕吐、泄泻、饮食不节、脉沉实、脉滑、苔厚腻、消食健脾、疳积、胃痛、厌食。

下脘足三里四缝里内庭

材料获取与鉴别


消食化滞,和中健胃。主治嗳腐食臭,胃脘疼痛或呕吐,拒按,吐泻后痛减。泄泻,大便臭如败卵。常伴厌食或饮食不节史。苔厚腻而浊,脉滑或沉实。小儿则可见疳积之证。

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其余穴位针用平补平泻,或泻法。

各家论述

饮食失节,积滞中阻,胃失和降,肠腑阻滞不通,致使脾胃运化失常,清浊升降失司。故见脘腹疼痛及诸消化不良之症。而厌食、嗳气、吐泻、秽臭,吐泻后痛减则是宿食积滞,饮食不节的诊断关键。下脘:下脘为局部近取,通经止痛。里内庭:经外奇穴,在足底2、3趾间,与内庭穴相对,是消食导滞的常用经验穴。四缝:为经外奇穴,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穴原用于小儿,现成人用之亦佳。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对脾胃消化系统疾病有特殊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在此用平补平泻法可健脾胃,通腑导滞以治其本。

临床应用

1.胃脘疼痛或呕吐,拒按加内关、中脘以宽胸理气,和胃降逆止痛。 2.泄泻加上巨虚、下巨虚,委中(点刺出血)​。上巨虚为大肠经之下合穴,下巨虚为小肠经之下合穴,二穴具有涩肠止泄之功能。委中点刺出血为治疗急性泄泻的经验效穴。 3.小儿疳积加捏脊法,或用梅花针叩刺法或割治鱼际穴法,对小儿疳积均有较好疗效。

备注

1.中脘、璇玑、里内庭。针用平补平泻,或泻法。 2.天枢、上巨虚、中脘、合谷。针用平补平泻,或泻法。 3.耳针法:胃、小肠、大肠、皮质下、脾、胰胆、内分泌。毫针刺法,或耳穴贴压法。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