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泄泻
小结
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泄泻、虚劳、洪脉、便溏、乏力、倦怠、脉洪无力、脉无力、面萎黄、食少、食少便溏。
治法
1、对于虚劳的治疗,以补益为基本原则。在进行补益的时候, 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 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 2、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重视补益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重视补益脾肾,先后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 (2)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正祛邪。从辨证的关系看,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气的作用,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损伤正气。 (3)虚劳既可因病致虚,亦可因虚致病,因此,应辩证结合辨病,针对不同的疾病的特殊性,一方面补正以复其虚,一方面求因以治其病。
临床表现
泄泻一证的脾胃虚弱型,以泄泻伴有脾胃亏虚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检查
虚劳涉及的病证甚多,有必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症状有选择的做相应的检查,以便重点掌握病情。一般常选用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X线摄片、免疫功能测定等检查。特别要结合原发病作相关检查。
病因
虚劳,中医病证名。是多种慢性衰弱性证候的总称,其范围相当广泛。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损伤,久病失治等多种原因均会导致虚劳,其共同点是久虚不复而成劳。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是虚劳的基本病机。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虚则补之",补益是治疗虚劳的基本原则,应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法,并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做好调摄护理,对虚劳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
预防措施 1、消除及避免引起虚劳的原因是预防虚劳的根本措施。 2、避风寒,适寒温。虚劳过程中,感受外邪,耗伤正气,通常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而虚劳病人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又容易招致外邪入侵,故应注意冷暖,避风寒,适寒温,尽量减少伤风感冒。 3、调饮食,戒烟酒。人体气血全赖水谷以资生,故调理饮食对虚劳至关重要。一般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不伤脾胃为原则。对辛辣厚味,过分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则应少食甚至禁食。吸烟嗜酒有损正气,应该戒除。 4、慎起居,适劳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做到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根据自己体力的情况,可适当参加户外散步,气功锻炼,打太极拳等活动。病情轻者,可适当安排工作和学习。适当节制房事。 5、舒情志,少烦忧。过分的情志刺激,易使气阴伤耗,是使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保持情绪稳定,舒畅乐观,则有利于虚劳的康复。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