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推拿法
小结
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跛行、掣痛、麻木、臀痛、鸭步、压痛、灼痛、会阴坠胀、活动不利、肌肉痉挛、肌肉松弛、萎缩、无力、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Pyriformis Syndrome)是指间接外力(如闪、扭、下蹲、跨越等)使梨状肌受到牵拉损伤,引起局部充血、水肿、肌痉挛,进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以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属中医学“伤筋”范畴。
1.治法 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2.手法㨰法、按法、揉法、弹拨法、点法、推法、拨揉法、擦法。 3.取穴与部位 环跳、承扶、秩边、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梨状肌体表投影区、下肢后外侧。 4.操作 (1)㨰揉臀部及下肢后侧 患者俯卧,医者站其患侧,先用柔和而深沉的㨰法沿梨状肌体表投影区往返施术,再用按揉法于患处施术;然后用㨰法和按揉法在患侧大腿后侧、小腿前外侧施术。时间约5分钟,以舒筋活血通络,使臀部及大腿后外侧肌肉充分放松。 (2)弹拨梨状肌 医者用弹拨法沿与梨状肌走行垂直的方向进行施术,时间约2分钟,以松解粘连,舒筋解痉。 (3)点按穴位 医者点按环跳、承扶、秩边、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等穴,以酸胀为度,时间约3分钟,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4)推按、拨揉梨状肌 医者用推法、按法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施做深层按压施术,再以肘尖拨揉深层梨状肌,然后顺肌纤维走行方向用肘尖反复推压5~8次,力达深层,时间约5分钟,以舒筋止痛,缓解肌痉挛。 (5)活动髋关节 医者一手扶按髋臀部,另一手托扶患侧下肢,做患髋后伸、外展及外旋等被动活动3~5遍,以舒筋通络,松解粘连。 (6)擦梨状肌 医者用擦法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沿肌纤维方向施术,以透热为度,以温经通络。
来源
1.损伤 由于髋臀部闪、扭、下蹲、跨越等间接外力所致,尤其在下肢外展、外旋位突然用力,或外展、外旋蹲位突然起立;在负重情况下,髋关节突然内收、内旋,使梨状肌受到过度牵拉而损伤,导致梨状肌撕裂、出血、渗出、痉挛。日久,局部粘连,损伤经久不愈,刺激坐骨神经而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 2.变异 梨状肌综合征与坐骨神经各种变异有关。由于坐骨神经变异,当臀部受风寒湿邪侵袭,可导致梨状肌痉挛、增粗,局部充血、水肿,引起无菌性炎症,使局部张力增高,刺激或压迫穿过其肌腹的坐骨神经和血管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为足少阳经筋病。骶尻部为足少阳经筋所络,凡闪、扭、蹲起、跨越等损伤,或受风寒湿邪侵袭,日久而致气血瘀滞,经气不通,经筋失于条达,出现循足少阳经筋的挛急疼痛。若累及足太阳经筋则出现循足太阳经筋的腿痛。
鉴别
1.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以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椎间盘突出相应节段椎旁有明显压痛并伴下肢放射性痛、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2.臀上皮神经损伤 以一侧臀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为主,一般痛不过膝;在髂嵴中点下方2cm处有一压痛明显的条索状物,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
各家论述
1.病史 有髋部闪扭或蹲位负重起立损伤史,或臀部受凉史。 2.症状 (1)患侧臀部深层疼痛,呈牵拉样、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且有紧缩感,多数患者可出现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痛,偶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下坠不适。 (2)患肢不能伸直,自觉患肢变短,行走跛行或呈鸭步移行。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受限。 (3)腹压增高(如咳嗽、大小便、喷嚏)时可引起疼痛加剧,患者常呈胸膝卧位。 3.体征 (1)压痛 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深层有明显压痛,有时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放射性痛、麻等。 (2)肌痉挛 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处可触及条索样痉挛或弥漫性肿胀的肌束隆起,日久可出现臀部肌肉松弛、无力,重者可出现萎缩。 (3)活动受限 髋内旋、内收活动受限。 (4)特殊检查 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60°以下疼痛明显,超过60°以上疼痛反而减轻或不痛。 4.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排除髋关节骨质病变。
临床应用
1.本病以梨状肌痉挛、炎性水肿为病理特点,推拿治疗的关键是缓解梨状肌痉挛,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同时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2.急性损伤时应注意休息,手法宜轻柔;恢复期手法可稍重,并配合弹拨法。 3.因梨状肌位置较深,临床常用按揉法和弹拨法施术,但不能因为位置深而用蛮力,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备注
1.梨状肌 梨状肌位于臀大肌的深面和臀中肌的下方,起于骶骨盆面第2~4骶前孔外侧,经坐骨大孔出盆腔,止于股骨大转子。由髂后上棘到尾骨尖画一连线,在连线上距髂后上棘2cm处做一标点,此点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即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梨状肌收缩可使髋关节外旋、外展,受梨状肌神经支配。 2.梨状肌孔 梨状肌由内上向外下横跨于坐骨大孔,将坐骨大孔分成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上、下孔中均有神经、血管进出骨盆。正常情况下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孔穿出。 3.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从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到臀部,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约在腘窝上10cm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腓总神经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又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浅神经支配小腿前外侧皮肤,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外侧伸肌群;胫神经支配除腓总神经支配外的小腿及足的全部肌肉及皮肤。 4.坐骨神经变异 坐骨神经穿越梨状肌的变异较大。坐骨神经以总干形式从梨状肌下孔穿出的约占62%,而坐骨神经高位分支穿越梨状肌者约占38%。这种变异表现为:一是坐骨神经在骨盆内就分支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腓总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而胫神经从梨状肌下孔穿出者约占35%;二是坐骨神经总干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或从梨状肌上孔穿出者,约占3%。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