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9.9K

小结

本品已收载入中国药典,常用于:热盛伤津、热证、湿热、实火、不寐、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口糜、口腔炎、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尿赤、尿涩、尿痛、尿浊、热病、溶血性链球菌、舌疮、铜绿假单胞菌、小便赤涩、小便短赤、小儿惊痫、小儿夜啼、心烦、烦渴、烦热、口渴、淋浊、尿淋、牙龈肿痛。

功能主治

[1]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2]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治热病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淋浊,口糜舌疮,牙龈肿痛。 [3]清热,除烦,利尿。主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小便赤涩,淋浊。

性味

甘、淡,寒。

归经

归心、胃、小肠经。

用法用量

6-9克。

别名

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 Lophatherumgracile Brongn.的干燥茎叶。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

性状

本品长25-75cm。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鞘开裂。叶片披针形,有的皱缩卷曲,长5-20cm,宽1-3.5cm; 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鉴别

本品叶的表面观:上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垂周壁薄,波状弯曲,其下可见圆形栅栏细胞。下表皮长细胞与短细胞交替排列或数个相连,长细胞长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短细胞为哑铃形的硅质细胞和类方形的栓质细胞,于叶脉处短细胞成串;气孔较多,保卫细胞哑铃形,副卫细胞近圆三角形,非腺毛有三种:一种单细胞长非腺毛;一种单细胞短非腺毛,呈短圆锥形;另一种为双细胞短小毛茸,偶见。

炮制

除去杂质,切段。

贮藏

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淡竹叶的块根形似麦冬,华东地区有称之为"竹叶麦冬"者,非中药之麦冬。 (2)淡竹叶并非淡竹 Phyllostachysnigra Munrovar. Henonis(Miff) Stapf. Ex Rehd.之叶。 (3)江苏地区有以鸭跖草 Commelinacommunis L.的全草称淡竹叶,二者疗效不同,不宜混用。 (4)用于清心,可与黄连、生地、木通、甘草等配伍;用于渗利湿热,可与滑石、茵陈、通草等同用。 (5)淡竹叶一药,始载于《本草纲目》。它不是淡竹或苦竹的叶(鲜竹叶),而是另一种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叶。由此可知,在明代以前一些常用的有竹叶等药所组成的方剂,它所用的竹叶,都是鲜竹叶,不是淡竹叶。鲜竹叶与淡竹叶两药都能清心除烦、利小便,但鲜竹叶清心热的效果较好,且能凉胃,又能用治上焦风热;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好,以渗湿泄热见长。现在一般药店中大都不备鲜竹叶,如处方只写竹叶,都配淡竹叶。如需用鲜竹叶,必须临时采集。淡竹叶的根,据文献记载,能破血堕胎,有待研究。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