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结膜炎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结膜炎、滤泡、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胞睑下垂、目涩、目灼、脓眵、腮肿、水肿。
治法
1.系微生物感染者应给以抗感染的药物治疗。由于阿托品等药物所致者,应立即停止用药,局部用3%硼酸水湿敷,滴用考的松,氟美松等眼药水。 2. Beal氏综合症(Thesyndromeof Beal)又称 Beal型急性滤泡型结膜炎,是 Beal氏(1907)首先提出的。其特点是起病急,症状轻、耳前腺肿大、滤泡很快完全吸收等。本病多侵犯成年人,先单眼发病,2-5天内另眼发病。眼睑充血,水肿,下睑较显著。球结膜轻度周边充血,穹窿部充血较重。滤泡形成,下穹窿部较上穹窿之滤泡数量多且大,睑结膜滤泡较小而少。泪阜部也有滤泡形成。分泌物少,为浆液纤维素性,常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伪膜。分泌物中含多量单核细胞。病变3-6天达最高峰,2-3周内完全吸收,不留瘢痕。在结膜炎的同时,耳前腺无痛性肿大。部分病例合并有角膜损害及虹膜炎。有时因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及全身不适。本病可能是病毒感染,临床上颇似单纯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可滴用抗病毒素药物,如疱疹净、盐酸吗啉双胍和阿糖胞苷等,同时应用广谱抗菌素以预防继发感染。 3. Parinaud氏眼-腺综合征(Theoculo-glandularsyndromeofparinaud)本病甚为少见,由 Parinaud氏在1889年首先描述,并认为是动物传染所致。特点是单眼发病,有急性滤泡性结膜炎,耳前淋巴腺和腮腺肿大。临床主要症状为眼睑肿胀而硬,睑结膜和球结膜有粗大而密集的滤泡,初为半透明,继则混浊,形成浅灰色溃疡。分泌物为粘液纤维素性。初期就有耳前淋巴结和肋腺红肿,可延及颈部。有不规则体温升高。睑结膜病变约在4-5周自行消退。但淋巴结肿大发展成为化脓性炎症,可迁延达数月之久。 4.慢性滤泡性结膜炎(Chronicfollicularconjunctivitis)为慢性卡他性感染性炎症。特点是穹窿部发生滤泡,病程缓慢,愈后不留瘢痕。本病多见于小儿和年轻人,尤易发生于腺病体制的小儿。Rieger氏认为颗粒杆菌是此病的致病菌。自觉症状轻微,分泌物少,结膜轻度充血、滤泡为小圆形或椭圆形,多位于下脸结膜和下穹窿部。没有角膜合并症,耳前腺不肿大。病程缓慢,数月后滤泡变小,1-2年后结膜恢复正常,不留瘢痕。治疗可用硫酸锌、氯霉素等滴眼,不需作滤泡挤压术。 5.结膜滤泡症(Conjuntivalfolliculosis)特点是在下穹窿部有滤泡形成,不融合,病程慢长、结膜无炎症反应。本病常见于儿童,患者多有腺病体质,腺体增生。与营养不良、代谢障碍、起居环境卫生不良、贫血等有关。眼部病变发生在下穹窿部结膜,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膜表面有圆形透明小滤泡,约大头针帽大小,大小均匀一致,数量多少不一,排列成行。滤泡之间结膜正常无炎症反应。结膜刮片上皮细胞内无包涵体。
临床表现
起病急,多同时侵犯双眼,有时可先后发病。有眼灼热感,异物感,眼睑沉重和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有些病例伴有耳前腺肿大,压痛不明显,分泌物多时传染性较大。眼部病变除有充血、水肿等急性卡他结膜炎病变外,结膜有滤泡形成。滤泡大小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不透明,凸起于结膜面,数量一般较多,可互相融合排列成行,以下睑结膜及下穹窿部为多。滤泡由淋巴细胞组成,有少量多形核白细胞、单核细胞。结膜复原后滤泡也随之消散,不留痕迹。
病因
结膜如同其他部位粘膜腺样组织,对任何刺激都易产生反应,引起淋巴细胞增生,滤泡形成。滤泡性结膜炎(Follicularconjunctivitis)的特点是结膜充血和大量滤泡形成。在临床上有不同类型。 急性滤泡性结膜炎(Acutefollicularconjunctivitis)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的一种。除具有特殊滤泡外,其他症状与急性卡他结膜炎同。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