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4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白细胞增多、嗳呃、嗳气、鼻煽、鼻痒、不能卧、喘息、干啰音、喉痒、呼气延长、呼吸困难、流清涕、啰音、呕吐、喷嚏、气喘、山根竖纹、湿啰音、抬肩、痰鸣、哮鸣、胸闷、倚息、张口。

治法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发时以邪实为主,当分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等五类,注意是否兼有表证。而未发时以正虚为主,应辨阴阳之偏虚,肺脾肾三脏之所属。若久发正虚,虚实错杂者,当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辨别其主次。治疗原则 当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祛邪。若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平时应扶正治本,阳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证治分类 发作期 1.冷哮证症状: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常用药:麻黄、射干、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大枣、甘草。 2.热哮证症状: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药: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常用药: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苏子、白果、甘草。 3.寒包热哮证症状:喉中鸣息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常用药:麻黄、石膏、厚朴、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枣。 4.风痰哮证症状: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舌苔厚浊,脉滑实。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方药:三子养亲汤加味。常用药: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 5.虚哮证症状: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方药:平喘固本汤加减。常用药:党参、黄芪、胡桃肉、沉香、坎脐、冬虫夏草、五味子、苏子、半夏、款冬、橘皮。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症状: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山药、薏苡仁、茯苓、法半夏、橘皮、五味子、甘草。 2.肺肾两虚证症状: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咯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治法:补肺益肾。方药: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常用药:熟地、山萸肉、胡桃肉、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其他治法 1.实证治法:取手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风寒可酌用灸法,痰热可兼取足阳明经穴,不宜灸。 处方:膻中、列缺、肺俞、尺泽。加减:风寒加风门,痰热加丰隆,喘甚加天突、定喘。 2.虚证治法:调补肺肾之气为主。毫针用补法,可酌情用灸。 处方:肺俞、膏肓俞、气俞、足三里、太渊、太溪。

临床表现

临床以突发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不得平卧,发作前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为特征的反复发作性肺系病。

检查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外源性者血清 IgE值增加显著;痰检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肺功能检查,发作期有关呼吸流速的全部指标均显著下降,重症哮喘气道阻塞严重,可使二氧化碳潴留,PaCO2上升,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胸部x线检查,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

None

哮证

病因

因禀赋异常,触及粉尘或刺激性气体等即发,或因外邪、劳累及饮食、情志失调等诱发,引动宿痰留饮,痰气交阻,气道挛急所致。

疾病预后

哮病,中医病名。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病机理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发时以邪实为主,治当祛痰利气;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祛邪。若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平时应扶正治本以减少或控制其发作。本篇所论哮病为一种发作性疾病,包括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若因肺系或其他多种疾病引起的痰鸣气喘症状,则属于喘证、肺胀等病证范围,但亦可与本篇辨证论治内容联系互参。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