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0W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有:痰证、饮证、沉滑脉、沉脉、沉弦脉、迟脉、促脉、动脉、浮滑脉、伏脉、浮弦脉、滑脉、紧脉、舌白、舌齿痕、舌胖、湿证、实、苔白、苔白滑、苔厚、苔厚腻、痰滞、弦滑脉、弦脉、右寸结、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太阴在泉、五气阳明、白厚腻滑、白厚腻苔、白舌滑腻、寸沉、淡红腻胖、灰滑润薄、绛舌心白、蓝舌滑苔、气滞、痰证、苔灰滑、沉重、癫狂、心悸、烦躁、腹胀、干啰音、昏晕、肌肉麻木、咳声重浊、咳嗽、咳嗽气短、咳痰、咳唾引痛、口淡、困顿、啰音、麻木、脉沉有力、脉迟有力、脉短涩促结、脉滑有力、脉数有力、脉弦细无力、脉弦有力、气喘、气短、舌暗、声重、食欲不振、食欲减退、水入即吐、苔滑、苔黄、苔腻、痰多、痰多胸闷、头昏、头晕、吐痰爽利、脘痞、哮鸣、胸闷、胸闷气短、胸痞、胸胀、眩晕。

治法

痰饮的治疗以温化为原则。因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通过温阳化气,可杜绝水饮之生成。 《金匮要略》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同时还当根据表里虚实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理。水饮壅盛者,应祛饮以治标,阳微气衰者,宜温阳以治本,在表者,当温散发汗,在里者,应温化利水,正虚者补之,邪实者攻之,如属邪实正虚,则当消补兼施,饮热相杂者又当温清并用。

临床表现

临床以形体素肥今瘦,饮食减少,肠鸣、便溏,或伴见心悸,短气,呕吐涎沫等为特征的痰饮病。

检查

四饮所涉及的疾病颇多,临证应注意结合有关检查。如胸部X线及B超探查表明有胸腔积液,胸水常规比重大于1.018,蛋白含量大于2.5%,细胞计数以淋巴细胞为主,有助于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胃镜检查胃粘膜有炎症、充血、糜烂,或有腺体萎缩,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有助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有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增高,或颈静脉压增高,有助于左心衰或右心衰的诊断。尿常规检查有血尿、蛋白尿、尿沉渣发现有多量红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有助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None

痰饮,中医病证名。是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聚在某些部位而形成的一类病证。痰饮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痰饮为诸饮之总称,可根据饮停部位再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种,狭义者仅为四饮中的痰饮。本病病机主要为中阳素虚,复加外感寒湿,或为饮食、劳欲所伤,致使三焦气化失常,肺、脾、肾通调、转输、蒸化无权,阳虚阴盛,津液停聚而成。辨证应先从部位分别四饮:痰饮病在胃肠,悬饮病在胁下,溢饮外溢肌表,支饮病在胸肺等。其次抓住体虚邪实的特点,分清标本虚实的主次。治疗以温化为原则。

病因

因饮邪留于肠胃所致。

疾病预后

1、外感寒湿因气候湿冷,或冒雨涉水,坐卧湿地,寒湿之邪侵袭肌表,困遏卫阳。致使肺不能宣布水津,脾无以运化水湿,水津停滞,积而成饮。 2、饮食不当凡暴饮过量,恣食生冷,或炎夏受热及饮酒之后,因热伤冷,冷热交结,中阳被遏,脾失健运,湿从中生,水液停积而为痰饮。 3、劳欲体虚劳倦、纵欲太过,或久病体虚,伤及脾肾之阳,水液失于运化,亦可停而为饮。若体虚气弱,或劳倦太过之人,一旦伤于水湿,更易停蓄为病。

备注

注: 水液停聚浓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