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1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脱肛、鲜血、便血、瘙痒、疼痛、肿胀、坠胀。

治法

治疗原则 对于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而非根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注射疗法、胶圈套扎疗法、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前述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行手术切除。 一般治疗 在痔的初期和无症状的痔,只需增加纤维性食物,改变不良的大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治便秘和腹泻。热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血栓性外痔有时经局部热敷,外敷消肿止痛药物后,疼痛可缓解而不需手术。嵌顿痔初期也可采用一般治疗,用手轻轻将脱出的痔块推回肛门内复位,可用纱布垫局部固定阻止再脱出。 药物治疗 1、止痛药 对于疼痛严重者,可口服止痛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抗感染药物 痔疮继发感染者,可通过抗生素等治疗药物对抗感染。 3、循环调节剂 能改善动、静脉张力,保护微循环和减轻肛门局部水肿,主要有痔血胶囊、爱脉朗、消脱止和槐角丸等。 4、纤维素增补剂 能改善粪便性状,增加肠道蠕动,减轻排便阻力。适用于痔病症状轻微者,有麻仁丸和通泰胶囊等。 5、消炎止痛剂 具有抗炎、消肿和止痛作用。适用于痔的急性发作期,如出现内痔嵌顿、水肿或肛周炎症。有脏连丸、化痔丸和玄胡止痛片等。 6、其他 (1)痔疮宁栓、马应龙痔疮膏和复方角菜酸酯栓等药物外用,对症状的控制也有一定作用。 (2)近年来使用的太宁栓剂,其主要活性成分角菜酸酯(海藻提取物)可长时间(8-12小时)在直肠黏膜面形成一层黏液性膜状保护结构,有效地隔离污染物,保护受损黏膜并使其修复,其所含二氧化钛和氧化锌有止痒、抗炎、减轻黏膜充血及收敛作用,且有一定润滑作用,利于粪便排出。 相关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痔血胶囊、爱脉朗、消脱止、槐角丸、麻仁丸、通泰胶囊、脏连丸、化痔丸、玄胡止痛片、痔疮宁栓、马应龙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太宁栓剂 手术治疗 1、痔单纯切除术 主要用于Ⅱ-Ⅳ度内痔和混合痔的治疗,通过手术切除患处,达到治疗痔的目的。 2、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也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适用于Ⅲ、Ⅳ度内痔、非手术疗法治疗失败的Ⅱ度内痔和环状痔,直肠黏膜脱垂也可采用。 3、血栓外痔剥离术 用于治疗血栓性外痔。在局麻下将痔表面的皮肤梭形切开,摘除血栓,伤口内填入油纱布,不縫合创面。 其他治疗 1、注射疗法 治疗Ⅰ、Ⅱ出血性内痔的效果较好。注射硬化剂的作用是使痔和痔块周围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黏膜下组织纤维化,致使痔块萎缩。用于注射的硬化剂很多,常用的硬化剂有5%苯酚植物油、5%鱼肝油酸钠、5%盐酸奎宁尿索水溶液、4%明矾水溶液及一些有合格认证的中药制剂等,忌用腐蚀性药物。 2、胶圈套扎疗法 可用于治疗Ⅰ、Ⅱ、Ⅲ度内痔。原理是将特制的胶圈套扎到内痔的根部,利用胶圈的弹性阻断痔的血运,使痔慢性缺血、坏死、脱落而愈合。胶圈套扎器种类很多,可分为牵拉套扎器和吸引套扎器两大类。如无胶圈套扎器,可用两把血管钳替代。先将胶圈套在第一把血管钳上,然后用这把血管钳夹在痔的基底部,再用第二把血管钳牵拉套圈绕过痔核上端,套落在痔的根部。术后应注意痔块脱落时有出血的可能,因此应注意术后的排便管理,防止大便硬结。套扎不能套在齿状线及皮肤,否则引起剧烈疼痛。 3、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适用于Ⅰ-Ⅳ度的内痔。采用一种特制的带有多普勒超声探头的直肠镜,于齿状线上方2-3cm探测到痔上方的动脉,然后进行准确的缝合结扎,通过阻断痔的血液供应以达到治疗缓解症状的目的。

临床表现

总述 患者主要表现为肛周脱垂、肛门瘙痒、便血、肛门疼痛等症状,而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对于不同类型的痔,其症状略有不同。 典型症状 1、内痔 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间歇性便后出鲜血是内痔的常见症状。未发生血栓、嵌顿、感染时内痔无疼痛,部分病人可伴发排便困难。 2、外痔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是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结缔组织外痔(皮赘)及炎性外痔常见。如发生急性血栓形成时,可伴有肛门剧痛,称之为血栓性外痔,疼痛的程度与血栓大小及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相关。 3、混合痔 混合痔患者可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混合痔逐渐加重,可呈环状脱出肛门外,称为"环状痔"。脱出痔赘如果不能及时还原到肛门内,则可致"绞窄性痔"或嵌顿性痔",可能出现水肿、瘀血,甚至坏死,此时经常伴有剧痛。 并发症 1、贫血 内痔出血可引起失血性贫血。病人头昏、倦怠无力,精力不佳,食欲差,大便干燥等是贫血的常见症状。血红蛋白常有明显降低。 2、血栓性静脉炎 痔静脉丛扩张和回流受阻时可形成血栓,病人感觉局部疼痛较甚,排便、行走、坐下等动作时疼痛加重。

检查

预计检查 痔的诊断主要依靠肛门直肠检查,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行肛门视诊检查及指诊检查,对内痔患者多还需行肛门镜检查、肠镜检查等。难以判断时还需钡餐检查明确病因。 体格检查 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较大内痔可在齿状线上方摸到纵形皱折和隆起的痔结节。血栓外痔在痔体中心可触及卵圆的血栓,质硬、可活动、有压痛。此外通过直肠指诊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除外直肠癌及息肉。 影像学检查 钡餐检查,医生通常会令患者吞服钡餐,在透视下观察食管黏膜以及胃黏膜有没有充盈缺损,对于鉴别消化道疾病损伤造成的便血有一定意义。 其他检查 1、肛门镜检查 医生将肛门镜探入患者肛门,不仅可见到痔核黏膜的情况,还可观察到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继发内痔的位置常有变异。对于明确患者内痔位置、大小、形态,选择合理治疗方式有重要意义。 2、吸引器检查 对中、晚期有痔脱出史者,可用吸引器将痔体吸引于肛门外观察,也可嘱病人排便后不要复位进行观察。 3、肠镜检查 部分患者必要时可通过肠镜检查,除外肠道疾病及损伤。

病因

总述 痔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常见的学说有两种,一种是肛垫下移学说,一种为静脉曲张学说。另外,年龄、不良饮食生活方式及肛周疾病等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诱发痔的发生。 基本病因 1、肛垫下移学说 在肛管的黏膜下有一层环状的由静脉(或称静脉窦)、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的肛管血管垫,简称肛垫。起闭合肛管、节制排便作用。正常情况下,肛垫借 Treitz肌及一些纤维组织疏松地附着在肛管肌壁上,排便时主要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向下,排便后借其自身的收缩作用,缩回到肛管内。弹性回缩作用减弱后,肛垫则充血、下移并增生肥大形成痔。 2、静脉曲张学说 认为痔的形成与静脉扩张瘀血相关。从解剖学上讲,门静脉系统及其分支直肠静脉都无静脉瓣;直肠上下静脉丛管壁薄、位置浅,位于腹盆腔的最低位;末端直肠黏膜下组织松弛,以上因素都容易出现血液淤积和静脉扩张。静脉丛是形成肛垫的主要结构,痔的形成与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血流淤滞有必然的联系。直肠肛管位于腹腔最下部,可引起直肠静脉回流受阻的因素很多,如长期的坐立、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盆腔巨大肿瘤等。 3、其他 痔患者常有家族史,但遗传是否与痔的发生有关,目前尚无明确证据。 危险因素 1、排便习惯不佳 排便时在马桶上久坐,持续性腹泻或便秘可能造成痔的风险升高。 2、年龄 年龄超过50岁是本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3、肛交史 有肛交史者容易发生痔疮。 4、其他 肥胖、超重、久坐、妊娠等都可能增加痔的发生风险。 诱发因素 长期饮酒、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肛周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都可诱发痔的发生。

疾病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患者经早期干预治疗,一般可有较好的预后,但部分患者可复发。 危害性 本病所产生的肛门瘙痒、肛门潮湿、疼痛等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出血还可导致贫血发生。 治愈性 可以治愈。 治愈率 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症状严重者也可通过手术治愈。 复发性 本病存在复发可能。

预防

预防措施 通过一定的措施可减少本病发生的几率。 1、调节日常生活,养成每天早晨大便1次的习慣,若有便意应及时上厕所。 2、不要长时期持续站立或坐着工作,宜间断地更换不同姿势。杜绝排便时长时间阅读。 3、注意排便卫生,便后可适当冲洗肛门。 4、除散步、跑步、体操等锻炼外,还可进行提肛运动(指有规律地往上提收肛门,然后放松。)

备注

痔(Haemorrhoids)也叫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痔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关于其发生的机制有肛垫下移学说和静脉曲张学说两种学说;另外,遗传、饮食、排便习惯等因素跟痔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患者可表现为便血、痔块脱垂、肛门瘙痒、肛门潮湿等症状。痔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当其不伴出血、疼痛或脱垂等症状时,不能称为是病;只有当肛垫肥大合并上述症状时,才被认为是一种疾病。痔如果及时干预、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