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藤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81

小结

本品为冷门中药本草,可用于:疔疮、骨折、黄疸型肝炎、蛔虫病、疥疮、慢性胃炎、湿疹、跌打肿痛。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解毒,杀虫。主慢性胃炎,黄疸型肝炎,跌打肿痛,骨折,疔疮,湿疹,疥疮,蛔虫病。

性味

味辛;性平。

归经

肺;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15克;或浸酒。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

《广西发话药简编》:"用于驱蛔虫时,忌吃肉腻食物。"

别名

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白藤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amustetradactylous Hanc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白藤,有刺藤本。叶羽状全裂,长45-50cm,先端不具纤鞭;裂片每侧7-11片,顶端的4-6片常聚生,两侧的单生或2-3片成荣,未间的距离比较疏;叶柄短;叶线形、披针形或倒被针形,长10-20cm,宽1.7-2.5cm,先端和边缘具刚毛状刺,有3-5条叶脉;叶轴被长或短的疏刺;叶鞘上稍具囊状凸起,无刺或偶有稀疏小别,幼龄时具丝状纤鞭。花单性,雌雄异株;肉穗花序纤细,鞭状,总轴上被分又或不分灵的倒刺,总轴上的佛焰苞管状,无刻或被稀疏的小刺,分枝2-3,每一分枝上有小穗状花序2-7个,雄花序部分三回分枝,长约50cm; 雄小穗状花序长6-13Cn。,其上每边有花5-20朵;雄花:花导杯状,长约25mm,浅3裂,裂齿三角形,具条纹;花瓣长圆形,长3.5-4mm;雄蕊6;雌花序:回分枝,先端延伸为具爪的纤鞭;雌花小,长3-4mm;花幕基部圆筒形,具3裂片,具条纹;花冠裂片稍长于花导裂片且较狭。果实球形,直径8-10mm,先端有小锥状的椽,鳞片21-23纵列,中间有沟槽,淡黄色,先端褐色。种子为不整齐的球形,直径6mm,背面具粗糙的小瘤状突和沟或洼穴,种脊面中央有合点孔穴,胚乳近均匀或浅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5-6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疏林成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宜选上层深厚川巴沃、湿润的壤土栽培为作。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法。秋冬果实成熟时采收,来后即播,或用湿沙贮藏,3-4月催芽播种。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0cm开沟,沟深4-5cm,条播,播后盖上与畦面子齐。苗培育2-3年,3-4月,按行株距2m×1.5m开穴,每穴栽1株,填土,浇水保苗。田间管理:苗期每年施人畜粪水2-3次。植株未封行前,每年中耕除草3-4次。

各家论述

1.《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止血,发散,解表。 2.《云南中草药》:止血,接骨,发汗,祛风。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