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气荚膜梭菌病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8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毒血症、休克、臭秽、腹痛、腹泻、腹胀、腹胀腹痛、坏死、气肿、水样便、水肿。

临床表现

1、气性坏疽:60%-80%的病例由 A型引起,但除产气荚膜梭菌外,至少还有五种其他梭菌也能引起气性坏疽。该病多见于战伤和地震灾害,也可见于平时大面积创伤的工伤、车祸等。致病条件与破伤风菌相似。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一般仅为8-48小时,病菌通过产生多种毒素和侵袭性酶,破坏组织细胞,发酵肌肉和组织中的糖类,产生大量气体,造成气肿;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渗出,局部水肿,进而挤压软组织和血管,影响血液供应,造成组织坏死。严重病例表现为组织胀痛剧烈,水气夹杂,触摸有捻发感,最后产生大量组织坏死,并有恶臭。病菌产生的毒素和组织坏死的毒性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症、休克,死亡率高达40%-100%。 2、食物中毒:由该菌引发的食物中毒为食入被大量(10^8-10^9)细菌繁殖体污染的食物(主要为肉类食物)而引起,较多见。潜伏期约为10小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水样腹泻;无热、无恶心呕吐。1-2天后自愈。如不进行细菌学检查常难确诊。

病因

曾称魏氏梭菌或产气荚膜杆菌,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是临床上气性坏疽病原菌中最多见的一种梭菌,因能分解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糖,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组织严重气肿,继而影响血液供应,造成组织大面积坏死,加之本菌在体内能形成荚膜,故名产气夹膜梭菌。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