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泌尿系统感染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7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老年、泌尿系统感染、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尿白细胞阳性、低热、乏力、高热、寒战、尿急、尿频、尿痛、神志模糊、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头晕、腰酸痛、腰痛。

治法

对老年人uti的治疗首先应注意治疗基础病,去除梗阻因素,鼓励病人多饮水。充分水化可使局部细菌稀释、冲洗黏膜,并可减轻肾髓质的高张状态。对老年女性尿道炎患者可试行局部使用少量雌激素,对恢复下尿路的生理状态可能有益。一般认为,无论有无症状,凡是首次发现细菌尿的病人均应给予单一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大多数研究发现,由于老年人uti的复发率和再感染率极高,因此对无症状菌尿者长期维持应用抗生素是不必要,并不能使其复发率或病死率减低。有人提出,只有当早期膀胱感染、伴有进展性肾功能损害及有上尿路感染症状存在时,才应对老年uti病人给予更为积极的治疗。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用药,老年uti病人难以治愈时应注意耐药菌株或特别病原体的存在。目前一般认为长期菌尿对肾功能确有影响,但与死亡率及尿毒症之间的关系没有肯定意见。

临床表现

老年人uti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老年uti患者临床表现为肾外的非特异症状,如发热、下腹不适、腰骶部酸痛、食欲减退、下肢寒冷、自汗、盗汗等,有些老年人仅表现为乏力、头晕'失眠或意识恍惚等。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来判断老年人有无uti极易误诊或漏诊,因此应及时做尿液检查及细菌培养。此外,老年人uti多数为慢性顽固性感染,复发率及重新感染率较高。

检查

老年人泌尿系统感染实验室检查 1.尿液分析尿白细胞排泄增加提示尿路炎症,在诊断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白细胞尿与尿路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早已为人们所认识。无症状性菌尿症时脓尿发生率约37%。白细胞排泄>10个/mm即属异常。无菌性脓尿也是肾结核、结石、镇痛剂滥用、少数需氧菌和厌氧菌感染的表现。尿路损伤如衣原体尿道炎、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等也可见无菌性脓尿。不伴脓尿的尿路感染见于药物和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肾脏集合系统远端感染性病变(如肾皮质脓肿),偶见于梗阻性尿路病。白细胞尿不是尿路感染恒有的特点,连续几次的尿标本白细胞计数变化不定。单次尿标本查不到白细胞不应视为无菌尿的证据。脓尿取决于尿液流量和尿ph值。1天之内尿细菌计数也可不同,一般来讲,宜查晨尿标本。白细胞管型是上尿路炎症性疾病可靠的证据,但与颗粒管型一样并非感染所特有。活动性肾盂肾炎时常见不到这些管型。做管型计数时须用新鲜尿标本。镜下血尿不是提示细菌感染的可靠证据。无蛋白尿不能排除尿路感染,大多数尿路感染患者尿蛋白排泄低于2.0克/24h。 2.细菌培养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占首位(90%),其次是肺炎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有意义的是在儿童也常见这些细菌,而在成年阶段则很少见。有人提出前列腺分泌物可能使这些细菌的生存期缩短,这可解释老年男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更高的现象。许多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可在膀胱繁殖,这常发生在导尿的老年患者。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是尿道远端固有菌丛的一部分,可经导尿管进入膀胱。在老年人由腐生葡萄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较少见。正常阴道菌群的厌氧菌偶尔也引起尿路感染,尤其在尿路结构异常时。慢性尿路感染特别是复发性肾盂肾炎时应考虑l-型细菌的作用。l-型细菌是没有固体细胞壁的细菌。细菌接触到损伤其表面的物质如抗生素或抗体-补体-溶菌酶后可转变成l-型细菌。肾髓质的高张力状态有利于其存活。l-型细菌毒力较低,转为正常细菌后毒力可恢复正常。有报道称在慢性尿路感染的老年人中分离出了l-型细菌。尿培养标本用清洁中段尿,老年女性留取标本困难时可用导尿法。耻骨上穿刺吸液在老年人不适用。标本留取后不立即培养时应置入冰箱保存。尿标本在室温放置2h以上细菌即可增殖。细菌培养的方法以斜面接种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对于正在用抗生素,尿中含有多种微生物,耻骨上穿刺,诊断性导尿或评价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都应使用常规方法的尿培养,自动筛选检查的方法不太可靠。培养基的选择宜于所有尿路致病菌生长。条件较好的实验室可检查慢生长的co2依赖性细菌和厌氧菌。老年人泌尿系统感染其他辅助检查影像技术(包括排泄性尿路造影和镓扫描在内)对老年人泌尿系感染部位有所帮助。

病因

泌尿系统感染(Senileinfectioninurinarysystem)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在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居第2位。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