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
小结
本品已收载入中国药典,常用于:疮毒、肺热、肺热咳喘、肺热咳嗽、风毒、脓毒、脾胃积热、热毒、热咳、湿热、湿热痢、食伤、痰热、痰热喘咳、膀胱炎、赤白带、疮、疮疖、疮疡、疮疡肿毒、带下白、带下病、带下臭、疔疮肿毒、恶疮、发背、肺癌、肺结核、肺脓肿、肺炎、肺炎球菌、肺痈、蜂窝织炎、附件炎、腹痛、腹胀、高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宫颈糜烂、宫颈炎、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化脓、化脓性炎症、化脓性中耳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支气管炎、疖、结核分枝杆菌、疥、疽、咳喘、咳嗽、链球菌、淋病、流感嗜血杆菌、流行性腮腺炎、流注、慢性胃肠炎、梅毒、奈瑟卡他球菌、尿道炎、疟疾、皮肤病、热痢、热淋、乳蛾、乳痈、痧证、伤寒杆菌、上呼吸道感染、湿疹、水肿、痰黄、痰中带血、头白秃、秃疮、脱肛、小儿疳积、小儿惊风、泻痢、心绞痛、心脏病、胸水、癣、腰痛、痈、痈疽、痈疽肿毒、痈肿、月经不调、支气管肺炎、痔疮、痔瘘、痔血、子宫附件炎、子宫内膜炎、脓痰、气急、吐脓、下腹痛、心痛彻背、咽喉肿痛。
功能主治
[1]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2]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3]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蛾,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性味
辛,微寒。
归经
归肺经。
用法用量
15-25克,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原形态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 Houttuyniacordata 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全年均可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釆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茎呈扁圆柱形,表面淡红棕色至黄棕色,有纵棱。叶片多破碎,黄棕色至暗棕色。穗状花序黄棕色。搓碎具鱼腥气,味涩。
炮制
鲜鱼腥草除去杂质。干鱼腥草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段,干燥。
贮藏
干鱼腥草置干燥处;鲜鱼腥草置阴凉潮湿处。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