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性聋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精神病、耳聋、癔病、不语、精神错乱、神志异常、抑郁、震颤。
治法
药物治疗: 因为感音神经性聋的致病原因较多,机制与病理改变不尽相同,故迄今尚无一个简单有效、适用于任何情况的药物与治疗方法。目前多在排除或治疗病因性疾病的同时,宜早选用血管扩张剂,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维生素B族、能量制剂,以及必要时在一定期间内应用类固醇激素等进行治疗。如罂粟碱、肝素、654-2、氢麦角碱、地巴唑、川芎嗪、葛根黄酮等血管扩张剂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 、B6、B12,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低分子右旋糖酐,碳酸氢钠,高压氧等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配助听器。
临床表现
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证,常常伴有耳呜。
病因
神经性耳聋是由内耳听神经和脑听通路的病理变化引起的听力丧失甚至听力丧失的疾病,常伴有耳鸣。 (1)儿童患病后持续使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引起药物中毒致神经性耳聋。 (2)病毒感染或内耳血管栓塞引起的突发性耳聋。 (3)脑膜炎、麻疹、伤寒等传染病引起的传染性耳聋。 (4)外伤或敲击、噪音等引起的爆震性耳聋,中医认为耳朵是肾的口,经十二经灌注,经脑内。其病因病机可能包括风热侵袭、肝火失调、痰火郁结、肾虚、脾胃虚弱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损害、功能减退甚至消失。孩子们经常会感觉到蝉或其他声音在他们的耳朵里,这在安静的环境中更明显。可伴有发热、头痛、烦躁、腹胀、腰酸乏力等全身症状。A和其他符号是与耳空气传导的平均分贝有关的处方适应症。
备注
病变位于螺旋器的毛细胞、听神经或各级听中枢,对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听力下降即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中毛细胞病变引起者称感音性聋(耳蜗性聋或终器性聋)常有重振现象,病变位于听神经及其传导径路者称神经性(蜗后性聋或之后性聋),其特点为语言辨别率明显下降。病变发生于大脑皮层听中枢者称中枢性聋,常伴有其经神经系统症状。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