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血燥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7W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风热、血燥、细数脉、弦数脉、风证、热证、燥证、结节、燥、便干、地图舌、恶风、口干、口渴、鳞屑、毛发干枯、毛发脱落、皮疹、瘙痒、舌红、苔黄白、苔少、脱发、脱屑、血痂、抓痕。

治法

常见病证 风热疮 临床表现:皮疹为鲜红或紫红色斑片,鳞屑较多,皮损范围大,瘙痒较剧,伴有抓痕、血痂等;舌红,苔少,脉弦数。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润燥。 常用方剂:凉血消风散加减。 常用中药:生地、当归、荆芥、蝉衣、苦参、白蒺藜、知母、生石膏、生甘草、牡丹皮、水牛角粉。 面游风 临床表现:多发于头面部,为淡红色斑片,干燥、脱屑、瘙痒,受风加重,或头皮瘙痒,头屑多,毛发干枯脱落;伴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法:祛风清热,养血润燥。 常用方剂: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常用中药:荆芥、当归、防风、生地、苦参、苍术、蝉蜕、麻仁、牛蒡子、知母、石膏、白芍、川芎、白蒺藜、何首乌、黄芪、甘草。

病因

过食辛辣炙煿,或情志抑郁化火,或风热之邪外袭。风热之邪外袭,郁久耗伤阴血,阴伤血燥,或平素血燥之体,复感风热之邪,血虚生风,风热燥邪蕴阻肌肤,肌肤失于濡养所致;或由于恣食肥甘油腻、辛辣之品,以致脾胃运化失常,化湿生热,湿热蕴阻肌肤而成。

备注

风热血燥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过食辛辣炙煿,或情志抑郁化火,导致血分蕴热,热伤阴液,阴液亏虚,并连累及血,阴血亏虚,肌肤失于濡润,而化燥生风的一类病症。本证常见于风热疮、面游风。 相当于西医病名玫瑰糠疹、脂溢性皮炎、皮脂溢出症等疾病。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