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积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9W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有:积证、食滞、沉滑脉、迟脉、短脉、伏脉、滑脉、滑数脉、结脉、紧脉、牢脉、舌根白、舌根苔厚、实极、实脉、苔厚腻、右关伏、白厚腻苔、关实、墨滑中灰、积证、苔腐、左关紧滑、厌食、嗳呃、嗳气、肠鸣消失、朝食暮吐、唇红肿、唇黄、大便不爽、大便酸臭、反酸、腹胀、甲白斑、睑内黄斑、拒按、口气臭、流涎、脉沉有力、脉促有力、脉短促、脉短涩促结、脉浮滑疾、脉滑有力、脉结有力、脉涩有力、脉数有力、脉弦有力、脉有力、暮食朝吐、呕食、呕酸、三角形掌纹、失眠、食入即吐、矢气、睡眠不安、睡眠障碍、苔厚、苔滑、苔满、苔腻、吞酸、完谷不化、脘痞、脘痛。

治法

分证论治 1.乳食内积 证候:乳食不思,食欲不振或拒食,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或有嗳腐恶心,呕吐酸馊乳食,烦躁哭闹,夜卧不安,低热,肚腹热甚,大便秽臭,舌红苔腻。 分析:乳食内积,气机郁滞,故脘腹胀满,疼痛拒按。胃肠不适,则夜卧不安,烦躁哭闹。中焦积滞,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则乳食不思,食欲不振或拒食,嗳腐恶心,呕吐酸馊乳食,腐秽壅积,脾失运化,则大便秽臭。中焦郁积化热,则有低热,肚腹热甚。舌红苔腻为乳食内积实证之象。 治法:消乳消食,化积导滞。 方药: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于、麦芽消食化积,陈皮、香附、砂仁理气消滞,茯苓、半夏健脾化湿、消胀除满,连翘清解郁积之热。脘腹胀满疼痛加厚朴、枳实行气消滞宽中,便秘加木香、槟榔消积导滞,重者暂加大黄通腑,呕吐甚者,加姜竹茹清胃降逆止呕,低热、舌红、苔腻微黄,加胡黄连消积清热。 2.脾虚夹积 证候: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夜寐不安,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而滑。 分析:脾胃虚弱,中气不运,不能化生精微变为气血,濡养机体,则见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唇舌色淡。脾胃虚弱,运纳失职,乳食积滞,气机不畅,故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上则呕吐酸馊乳食,下则大便溏薄酸臭夹不消化物。胃不和则卧不安。苔白腻,脉沉细而滑,皆为脾虚夹积之所致。 治法: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方药:健脾丸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导滞,枳实、陈皮理气消胀,虚实兼顾,消补并施。苔腻、纳呆,加藿香、砂仁化湿醒脾,舌淡、腹胀、便溏,加炮姜、厚朴、苍术温中运脾。

临床表现

临床以脘腹胀满,嗳腐吐酸,食欲减退,大便酸臭,或如败卵,或伴见腹痛、哭闹,大便不调等为特征的小儿积滞病。

检查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积滞。与西医学消化不良相近。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湿易于困遏脾气,发病率较高。小儿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脾胃虚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容易反复发病。少数患儿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成疳,故前人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所记载的"宿食不消候"、"伤饱候"是本病的最早记载。其后《活幼心书》和《婴童百问》又分别提出了"积证"和"积滞"的病名。

病因

因饮食所伤,积滞肠胃所致。

疾病预后

病机为乳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食积可分为伤乳和伤食。伤于乳者,多因乳哺不节,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皆能停积脾胃,壅而不化,成为乳积。伤于食者,多因饮食喂养不当,偏食嗜食,饱食无度,杂食乱投,生冷不节;食物不化;或过食肥甘厚腻、柿子、大枣等不易捎化之物,停聚中焦而发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乳食停积中焦,胃失和降,则呕吐酸馒不消化之物;脾失运化,升降失常,气机不利,出现脘腹胀痛,大便不利,臭如败卵;或积滞壅塞,腑气不通,而见腹胀腹痛,大便秘结之症。此属乳食内积之实证。食积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纳失常,复又生积,此乃因积致虚;亦有先天不足,病后失调,脾胃虚弱,•胃不腐熟,脾失运化,而致乳食停滞为积,此乃因虚致积。二者均为脾虚夹积、虚中夹实之候。

备注

食积,九积之一。食滞不消,日久成积者。 《儒门事亲》卷三:"食积,酸心腹满,大黄、牵牛之类,甚者礞石、巴豆。"《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食积,食物不能消化,成积痞闷也,宜青礞石、鸡内金、枳实、巴豆、香附,方用保和丸,连萝丸、佐脾丸。"《医医偶录》治肚腹胀硬拒按,吞酸嗳腐,不思饮食,用大和中饮。脾虚者,参用六君汤。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