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脉针灸方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背痛、刺痛、肩痛、口唇青紫、气短、四肢厥逆、胸痹心痛、甲床青紫、脉结代、脉细涩、舌质紫黯、行血脉、心悸。
心俞巨阙膻中膈俞阴郄内关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主治胸痹心痛,痛引肩背至臂内侧,时作时止,多有刺痛感。多兼心悸气短,重则口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质紫暗,脉细涩或结代。
用泻法
各家论述
心主血脉,瘀血的病证在临床较为多见,其中心脉瘀阻多属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引起的心绞痛。本证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一有“瘀”即成阻,瘀阻则心脉不通,不通则痛;其痛甚则痛引肩背至臂内侧,故正如《灵枢·经脉》所描述:“手少阴之脉……下出腋下,循内后廉……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所以治疗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为大法。心俞、巨阙:此为俞募配穴,可调益心脏之功能,活血化瘀。故《备急千金要方》云:“心痛不可按,烦心,巨阙主之……心俞主筋急。”膻中、膈俞:膈俞为血之会;膻中为气之会,故取二穴可活血化瘀行气,以求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化,俾使经络通畅,通则不痛。阴郄、内关:阴郄为心经之郄穴,为经气深聚之所在,阴经郄穴治疗血证效果较好,故可取其通调经气,活血通脉;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取之以通经络而蠲痹镇痛。
临床应用
1.心悸怔忡加曲泽、少海。因心包为心之宫城,故可取手少阴心经之合穴少海及手厥阴心包经之合穴曲泽,二穴相配,以收强心定悸止痛之效。 2.寒凝心脉加气海、关元,针后加灸,以收温寒散凝之效。 3.痰浊内阻加中脘、丰隆,以健脾化痰祛浊。 4.心气虚衰加气海、足三里,补先天及后天之气,以益心气。
备注
1.通里、血海、厥阴俞、合谷、三阴交。针用泻法。 2.心俞、膻中、内关、中冲、三阴交。针用泻法。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