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肋下痛针灸方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嗳气、窜痛、腹胀、胸闷、脉弦、情志刺激加重、食少、苔薄白、胁下胀痛、胁下痛。
各家论述
《针灸大全》:“胁肋下痛,起止艰难:公孙、支沟、章门、阳陵泉。”肝乃将军之官,性喜条达,主调畅气机。因情志所伤,可使肝气失于条达,疏泄不利,气阻胁络,发为肝郁胁痛。公孙、章门: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络穴,别走足阳明胃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冲脉过胸胁部,故本穴能调气机、扶脾胃;章门是足厥阴肝经腧穴、脾之募穴,穴在季胁端,为五脏之气输注的处所,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之功。两穴远近相配可疏通胁肋部气机,以达疏肝理气、通络散结之效。支沟、阳陵泉: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三焦主气所生病,有行气止痛之功,善治胸胁疼痛;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有疏泄肝胆,和解少阳,舒筋活络,缓急止痛的作用;支沟以清利三焦之气为主,阳陵泉以舒调肝胆为要,二穴合用,同名经相应,可增强疏散郁结之功效。
临床应用
1.胁肋灼痛,为肝郁日久化热,耗伤肝阴;胁肋隐痛,为久病体虚,精血亏损。不能濡养肝络加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以补肝益阴止痛。 2.瘀血内停者加膈俞,行血化瘀。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