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伏火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伏火、脾胃证、脾胃热、火证、脾证、胃证、无苔中黑、嗳气、乏力、倦怠、口臭、纳呆、气短、神疲、心慌。
临床表现
1、脾胃症状:是脾胃伏火导致的明显症状,由于胃肠道消化不良,胃中食物不能被及时消化、排空,就会在胃中滞留,而胃肠道内存在大量菌群,食物在菌群作用下发酵时会对胃壁产生刺激,从而引起胃部不适。患者常有食欲不振、胃脘胀痛、恶心、呕吐、泄泻,或便秘等表现。消化不良时还会产生酸腐气味,并通过食管散发,从而出现嗳气、口臭等症状; 2、全身症状:中医临床认为脾胃伏火会影响全身,导致人体处于热盛状态,患者就会出现咽喉干痛、口渴、耳目红赤、鼻腔烘热,以及口疮、流鼻血、牙龈肿痛等热性表现。胃肠功能较弱导致营养物质吸收较少时,患者还会出现神疲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
病因
脾胃伏火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证候,一般是由于患者脾胃功能虚弱引起脾气、胃气升降失常,使得脾胃气机郁滞化火所致。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胃肠功能较弱时,全身无法较好地吸收营养物质,就会逐渐出现全身性症状。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