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表虚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表虚、表阳、表证、浮缓脉、缓脉、红舌边白、虚证、阳盛、外感发热、鼻鸣、恶风、恶心、发热、干呕、汗出、汗多、脉浮缓、苔薄白、头痛、项强、虚弱。
治法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桂枝汤: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上五味药,将桂枝、芍药、炙甘草碎成小块,以水1400ml,微火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服汤后较短的时间,喝热粥200余ml。服第1次药汗出病愈,则应停服,若服后不见汗出,可服第2次,若服后仍然无汗,则应缩短服药的时间,在半天左右的时间内,服完3次药。若病重者,可昼夜服药2-3剂。 2.加减变化:若风寒之邪入于太阳经输,经气不利,津液不能输布,经脉失养,项背强几几者,加葛根12克,肺寒气逆,气喘者,加厚朴6克、杏仁9克,太阳表证,发汗太过,伤及营气,或营气不足之人复感外邪,身疼痛,脉沉迟者,加芍药12克、生姜12克、人参9克,表病误下,致表证不解,邪陷胸中,胸阳不振,正邪相争,脉促,胸满者,用桂枝汤去掉芍药,表病误下、致表证不解,邪陷胸中,胸阳不振,阳气不足,胸满,严重恶寒,脉象微弱者,用桂枝汤去掉芍药,加熟附子9克,太阳病发汗太过,致表证未解,而阳气受伤,津液耗损,恶风寒,汗漏不止,四肢轻度拘急,难于屈伸,小便不利害,加附子9克,汗下后脾虚水停,表证未解、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加茯苓9克、白术9克。 (二)饮食疗法 1,食宜清淡,以食面条、稀粥为主,多饮热茶,以助药力发汗。 2.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食物。
临床表现
汗出不止,怕风畏寒,精神倦怠,脉濡软无力。
病因
多由于腠理不固,风寒外袭,营卫失调发展而成。
备注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外感证候,多由于腠理不固,风寒外袭,营卫失调发展而成。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