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涎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小儿、流涎、有恙。
治法
小儿流口水也就是小儿流涎,中医称"滞颐"。3-6个月的婴儿唾液腺发育渐完善,唾液分泌增多,当乳牙萌出时,刺激三叉神经使唾液分泌增加而流涎,属于生理现象。如果孩子超过6个月时还是流涎,应考虑是病理现象,多是因为脾胃虚弱不能摄纳精液所致,治疗应以健脾益气,燥湿和胃,补肾摄涎为主。制南星30克,生蒲黄12克。上两味药共研成细末,加适量的米醋调成饼状,敷于双足的涌泉穴,12小时换一次,一般用5-7次。然后,配合明矾15-20克,将明矾研成末,用开水化开,再加温水,浸泡双足,水量以浸没足背为宜。一般用3-5次。另外, 1.生理性流涎不需要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 2.无论是生理性流涎还是病理性流涎,均应该及时处理,保持口周、下颌、颈部等部位的干燥,可在颈部涂擦爽身粉,并要及时更换颌下垫物。 按摩疗法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掌心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团摩5分钟。 (2)患儿仰卧,家长以两手大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20-50次。 (3)清补脾经各100次,揉板门300次。 (4)患儿俯卧,家长以中指指腹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5)按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脾胃虚寒型: 症见流涎不止,涎液清稀,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而滑。 常用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 (1)补脾经至300次。 (2)掐揉四横纹100次,揉外劳宫100次。 (3)推三关100次,揉小天心200次。 2)脾胃气虚型: 症见流涎清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 (1)补脾经至300次。 (2)补肺经300次。 (3)推三关300次。 (4)推四横纹100次,运内八卦100次。 3)脾胃积热型: 症见小儿流涎,涎热而粘,口角糜烂,口臭而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 常用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 (1)退六腑200次。清天河水100次。 (2)清胃经200次。 (3)揉涌泉100次。 4)心脾郁热型:症见小儿口涎外流,涎液粘稠而热,心烦不安,口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 常用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 (1)清小肠300次,退六腑200次。 (2)清心经200次。 (3)揉小天心100次。 在中医看来,小儿流涎的原因有脾气虚寒、脾经蕴热两种情况。 一、脾气虚寒:这种原因流涎,口水清澈,色白不稠,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质胖嫩,舌苔薄白。病机为脾阳不足,胃腑虚冷,脾寒则涎无约制而外溢。治疗当用温补脾阳之法,可服温脾散或六君子汤加木香。 二、脾经蕴热:这种原因造成的流涎,口水较稠,浸湿胸前,进食时更多,伴有面色潮红,大便偏干,小便短少,舌红,苔薄黄。其病机或由素体阳盛,或由食积化火,致使脾经积热,而廉泉不能约制而成。故治疗应用清泻脾热之法,可服用泻脾散。当然,有些小儿症状不太典型,也缺乏全身症状的参考依据,对这样的病例,可以用益智仁、乌药各100克,石榴皮50克,酒煮山药150克,捣烂为丸,每日用4次,用淡盐水冲服。加外,也可在每晚临睡前用热水一盆,加入白矾10克,溶化后浸洗双脚。 食疗 一、摄涎饼 原料炒白术20-30克,益智仁20-30克,鲜生姜50克,白糖50克白面粉适量 制作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入锅内,如常法烙熟,备用。 用法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二、益智粥益智粥 原料益智仁30-50克,白茯苓30-50克,大米30-50克 制作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法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用于小儿流涎。 三、姜糖神曲茶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流涎便方 方1 组成制南星30克、生蒲黄12克,醋适量。 用法前2味共研细末,醋制成饼,包在小儿足心稍前涌泉穴处,男左女右,12小时更换新药。 主治流涎。 方2 组成天南星1个、醋适量。用法天南星研末,醋调,敷小儿两足心,布包固定,每日换药1次。 主治流涎。方3组成绿茶2克、白术12克、甘草3克。 用法后2味加水600ml,煮沸10分钟,加入绿茶,分3次温服,复泡再饮,每日1剂。主治小儿流涎。
病因
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