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蝇热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9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蝇、高热、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炎症、咬螫、肝肿、淋巴结肿、脓肿、脾肿、身痛、吞咽困难。

治法

(一)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饮食应有足够热量和适当蛋白质,肺炎病例宜给氧,肿大淋巴结不可挤压,无脓肿形成,应避免切开引流,可用饱和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 (二)抗菌治疗首选链霉素,成人1克/D,分2次肌注,疗程7-10日。链霉素过敏者可采用四环素类药物,亦可用于复发再治疗,成人2克/D,分4次口服,疗程10-14日。合并脑膜炎者可选用氯霉素,成人1.5-2.0克/D,静脉给药,疗程10-14日,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必要时亦可采用。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似无必要。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0日,平均3-5日。大多急剧起病,突然出现寒战,继以高热,体温达39-40℃,伴剧烈心痛,乏力,肌肉疼痛和盗汗。热程可持续1-2周,甚至迁延数月。肝脾肿大、有压痛。由于本菌的侵入途径较多,临床表现多样化,可分为下列类型: (一)溃疡腺型最多见,约占75-80%,主要特点是皮肤溃疡和痛性淋巴结肿大。与兔有关的患者皮损多在手指和手掌。蜱媒传播的患者皮损多在下肢与会阴。病原菌入侵1-2日后,在侵入部位发生肿胀与疼痛,继而出现丘疹、水疱和脓疱。脓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隆起有硬结感;周围红肿不显著,伴有疼痛,有时有黑色痂皮。依溃疡部位不同,发生相应处的淋巴结肿大。常有肱骨内上踝、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二)腺型仅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而未见皮肤病损,约占5-10%。腺肿以腋下或腹股沟多见,可大如鸡卵,开始疼痛明显,以后逐渐减轻。多在1-2月内消肿,也有于3-4周时化脓而破溃,排出乳白色脓液,无臭,脓汁外溢可达数日不愈。 (三)胃肠型主要表现为腹部阵发性钝痛,伴恶心、呕吐、颈、咽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偶致腹膜炎。 (四)肺型出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咳嗽、气促、咳痰及胸骨后钝痛,重者伴有严重毒血症状。肺部阳性体征少,胸部X线示支气管肺炎。偶见肺脓肿、肺坏疽和肺空洞。肺门淋巴结常有肿大。 (五)伤寒型约占5-15%,起病急,剧烈头痛,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热程1-2周,大汗,肌肉及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常有触痛。偶有瘀点、斑丘疹和脓疱疹。 (六)眼腺型少见,表现为眼结合膜充血、发痒、流泪、畏光、疼痛、眼睑严重水肿、角膜溃疡及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七)咽腺型病原菌经口侵入,可致扁桃体及周围组织水肿发炎,并有小溃疡形成,偶见灰白色坏死膜,患者咽痛不明显,但可致颈、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病因

鹿蝇热即土拉杆菌病(Tularemia)。土拉杆菌病是由土拉弗朗西斯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感染野生啮齿动物并可传染给其他动物和人类。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肝、脾、肾肿大,充血和多发性粟粒坏死,淋巴结肿大,并有针尖大干酪样坏死灶。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