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耳穴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1.8K

小结

本耳穴用于治疗:手腕病证、腕关节扭伤、腕关节炎、胃痛、荨麻疹、活动不利、腕痛。

功能:行气散风,通脉止痛,镇静止痒。 主治:腕关节炎,腕关节扭伤,腕部疼痛,腕部活动障碍,胃神经痛,荨麻疹等。

位于耳轮结节突起的耳舟部,指区的下方,即耳舟2区。 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毫针法:针0.1-0.2寸,针感局部痛,留针20-30分钟。 埋针法: (1)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无齿镊夹好所选长度适度的消毒耳针,对准穴位垂直快速刺入(进针后耳廓出现疼痛、热胀感或出现向对侧放电感觉,一般有这些反应者疗效较好),然后用胶布固定,嘱患者2小时左右按压1次,以加强刺激。1周后将针取下。若需继续治疗,休息2天后,再行第2次包埋,疗程可视病情而定。 (2)先用大头针于耳上相应部位寻找压痛点,针入穴后,留针15分钟。 耳穴压疗法:治腕部疼痛。将关节止痛膏剪成0.5厘米×0.5厘米大小的方块,中央放1粒用酒精消毒过的王不留行子备用。常规消毒耳穴,将胶布贴于耳穴上,然后轻轻加压捻动穴点的王不留行子,直至耳廓发热、充血,患者即感腰部疼痛减轻。一般隔1-2小时加压捻穴1次。若贴膏1次疼痛不减者,于第3日换帖另一耳廓。 耳穴注射疗法:治腕部疼痛。穴位皮肤处常规消毒,以封闭针抽取骨宁2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眩晕者加654-2,10毫克,垂直刺入所定腕穴。 按摩法:用食指来回旋转擦揉此区,直至有发热感为止。

各家论述

本穴性质属平,故有行气通脉,散风止痒之功,可用于治疗腕部疾患。

临床应用

本穴是诊断腕部疾病的重要参考穴。该穴的电测阳性或压痛明显、色泽异常者可协助诊断。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