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浆
小结
本品可食用,可用于:丹毒、肺热咳嗽、黄疸、黄水疮、痢疾、湿疹、尿涩、水肿、大便不通、尿淋、咽喉肿痛。
功能主治
清热毒,利咽喉通利二便。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黄疸,痢疾,水肿,小便淋涩,大便不通,黄水疮,湿疹,丹毒。
性味
味酸;苦;性寒。
归经
归肺;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或捣汁,研末。 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调敷或捣敷。
注意
1.《现代实用中药》:有堕胎之弊。 2.《闽东本草》:凡脾虚泄泻及痰湿忌用。
别名
蒧、寒浆、醋浆、苦蒧、皮弁草、酸浆草、酢浆、灯笼草、苦耽、金灯草、姑娘菜、灯笼儿、挂金灯、红姑娘、天泡草、苦精、红娘子、珊瑚架、山瑚柳、天灯笼草、九古牛、打朴草、金灯笼、锦灯笼、蓝花天仙子、野木瓜、野胡椒椒。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酸浆有挂金灯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 Physalisalkekengi L. 2. Physalisalkekengi L. var. Francheti (Mast.) Makino[P. Francheti Mast.;P. Francheti Mast. var. Bungardii Makino]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基部常匍匐生根。茎高约40-80cm,基部略带木质。叶互生,常2枚生于一节;叶柄长约1-3cm; 叶片长卵形至阔形,长5-15cm,宽2-8cm,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移狭楔形,下延至叶柄,全缘而波状或有粗芽齿,两面具柔毛,沿叶脉亦有短硬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6-16mm,开花时直立,后来向下弯曲,密生柔毛而果时也不脱落;花萼阔钟状,密生柔毛,5裂,萼齿三角形,花后萼筒膨大,弯为橙红或深红色,呈灯笼状包被将果;花冠辐状,白色,5裂,裂片开展,阔而短,先端骤然狭包被浆果;花冠辐状,白色,5裂,裂片开展,阔而短,先端骤然狭窄成三角形尖头,外有短柔毛;雄蕊5,花药淡黄绿色;子房上位,卵球形,2室。浆果球状,橙红色,直径10-15mm,柔软多汁。种子肾形,淡黄色。花期5-9月,果期6-10月。形态与原种相似,主要区别为:花梗几无毛或仅有稀疏毛,花萼除裂片毛较密外筒部稀疏;果成熟后果梗及果萼光滑无毛。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空旷地或山坡。生于村旁、路边、旷野、山坡及林缘等处;亦有栽培。除西藏外,全国各地无有分布。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潮湿气候,但能耐寒,在北方稍冷的地方也可生长。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粘壤土栽培。栽培技术:用种子或分根繁殖。种子繁殖:北京地区在4月初播种,苗床宽1m,用条播法,播后覆土1cm,浇水,并保持适当的湿润;苗高3cm时间苗,高14cm时定植,行距35-50cm,株沟,沟距33-40cm,将根横放在沟内,上面盖土4-6cm,并将土耙匀,镇压后浇水。田间管理:干旱时及时浇水,特别在开花期,要经常保持充足的水分。苗高13-16cm时,应追施人粪尿1次,或每1h平方米追施硫酸铵275公斤,过磷酸钙300公斤。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木质化较硬。叶互生,完整的叶片阔卵形,长5-15cm,宽2-8cm,先端尖,基部不对称,波状缘有粗齿。宿萼卵形,直径1.5-2.5cm,先端尖,基部不对称,波状缘有粗齿。宿萼卵形球形,直径1.5-2.5cm,黄绿色,薄纸质。浆果球形,皱缩,直径1-1.2cm。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
酸浆叶中含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甙(Lute-olin-7-β-D-glucoside)。全草含酸浆环氧内酯(Physalactone),全草及根均含酸浆双古豆碱(Phygrine)。
药理作用
1.杭菌作用:酸浆煎剂对宋内氏杆菌有抑制作用,酸浆抗菌有效成分初步认为在油状液,此部分在试管内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从酸浆中提出之针状晶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酸浆体外抑菌效果与临床治痢疗效不符。 2.兴奋子宫的作用:早年提出的对离体家兔子宫有兴奋作用的酸浆根素(Hystonin,即硝酸钾)。其果实据云有催产作用。 3.其他作用:日本酸浆果实及果囊有解热及强心作用,有谓酸浆之此项作用与其中所含草酸有关,且作用微弱,无应用价值。酸浆根素注射于动物,表现大脑抑制,若用大量,可使呼吸麻痹而死。国外曾用其同属植物的叶、果作利尿剂。果实鲜汁用平板打尚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毒性
酸浆根素注射于动物,表现大脑抑制,若用大量,可使呼吸麻痹而死
复方
(1)治热咳咽痛:灯笼草,为末,白汤服,仍以醋调敷喉外。-《丹溪纂要》清心丸 (2)治喉疮并痛者:灯笼草,炒焦为末,酒调,敷喉中。-《医学正传》 (3)治黄疸,利小便:酸浆、茅草根、五谷根各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4)治小儿小便不通:酸浆草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5)治诸般疮肿:金灯草不以多少,晒干,为细末,冷水凋少许,软贴患处。-《履 CHAN岩本草》 (6)治杨梅疮:打朴草,不拘数量,水煎数沸,候微温洗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7)治中耳炎:锦灯笼鲜草拧汁,加冰片适量,滴耳。-《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
1.灯笼草,苦能除湿热,轻能治上焦,故主热咳咽痛,此草治热痰咳嗽,佛耳草治寒痰咳嗽也。与片芩清金丸同用更效。 2.《纲目》:酸浆,利湿除热,除热则清肺止咳,利湿放能化痰、治疸。 3.《纲目拾遗》:天灯笼草,主治虽伙,惟咽喉是其专治,用之功最捷。 4.《本经》: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 5.《唐本草》:主上气咳嗽,风热,明目。 6.《嘉佑本草》:主腹内热结,目黄,不下食,大小便涩,骨热咳嗽,多睡劳乏,呕逆痰壅,痃癖痞满,小儿疬子寒热,大腹,杀虫,落胎,并煮汁服,亦生捣绞汁服。亦研敷小儿闪癖。 7.《本草衍义补遗》:治热痰嗽。 8.《汪连仕采药书》:清火,消郁结,治疝。敷一切疮肿,专治锁缠喉风。治金疮肿毒,止血崩,煎酒服。 9.《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治白喉初起,鹅口疮,失音(煅灰作散剂吞服)。
临床应用
1.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炎症:用100%的锦灯笼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2次,5岁以下每次2ml,5岁以上每次4ml。临床观察120例,全部患儿均有中同程度发热,80%以上病例有咽痛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扁桃体肿大,且有脓性渗出物。治疗结果,显效(于两天内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与咽部脓性渗出物消失)93例(77.5%),有效(于3-5天内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与咽部脓性渗出物消失)20例(16.7%),无效(体温与咽部脓性渗出物5天以内均未好转,症状无明显变化)7例(5.8%)。单项统计,80%以上的患者体温可以在2天内降至正常,90%以上的病例扁桃体分泌物及咽痛症状在3天内消失。但扁桃体肿大仅8例于治疗4天后略见缩小,其余均无明显改变。 2.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此外,有报道用锦灯笼花萼2-3个或全草3-5钱,1次煎服或冲茶服,治疗急性扁桃体炎32例,结果除2例用药2次外,均1次痊愈。治愈时间最短半天,最长3天。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