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眼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9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麦粒肿、白细胞增多、白睛红赤、胞睑肿痛、恶寒、发热、拒按、溃脓、瘙痒、疼痛、头痛、肿胀。

治法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风热之邪初犯胞睑,风邪为甚,故辨证以胞睑肿胀、痒甚以及舌脉为要点,热毒上攻胞睑,故辨证以其局部红肿痒痛及脾胃积热的全身症状为要点,脾胃虚弱,正气不固,时感外邪,辨证以针眼反复发作及脾胃虚弱之全身症状为要点。治疗原则 未成脓者内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切开排脓。 证治分类 内治 (一)风热外袭 症状:病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并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二)脾胃伏热或脾胃虚弱 症状: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 治法:清解脾胃伏热,或扶正祛邪。 外治 1、手术:脓已成者,应行麦粒肿切开引流排脓术。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必要时应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至愈,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 2、放血法:耳尖或合谷、太阳穴三棱针点刺放血,有较好的泻热止痛消肿效果。每日1次。 3、针挑法:适用于针眼反复发作者。在背部肺俞、膏盲俞及肩胛区附近寻找皮肤上的红点或粟粒样小点1个或数个,皮肤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挑破,挤出少许血水或黏液。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其他疗法 1、滴眼药水:患眼滴0.5%熊胆眼药水或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6次。 2、涂眼药膏: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 3、湿热敷:适用于本病初期,局部湿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以助炎症消散。

临床表现

临床以眼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赤肿痒痛,继或成脓,溃脓后肿痛消减,重症可伴见发热、恶寒,耳后、颌下臀核肿痛等为特征的胞睑病。

None

土疳、偷针眼

病因

因风热外袭,或脾胃积热,上攻胞睑,或热毒蕴伏,复感风邪,结聚于胞睑所致。

疾病预后

针眼病,中医病名。是眼科疾病里面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多因内热外毒攻窜上炎导致.其主要特点是胞睑近睑缘部生小疖肿,局部红肿疼痛起硬结,易于溃脓,本病与季节、气候、年龄、性别无关。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现代医学里面的麦粒肿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备注

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薄荷、豆豉、荆芥、桔梗、牛蒡子、银花、连翘、竹叶、芦根、甘草。 热毒上攻 症状: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伴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内热重,故伴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症。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泻黄散合清胃散加减。 常用药:石膏、炒山栀、黄连、生地、丹皮、藿香、当归、升麻。 方药:属脾胃伏热者,宜选清脾散加减。属脾胃虚弱者,宜选四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石膏、栀子、黄芩、防风、薄荷、升麻、赤芍、枳壳、藿香、陈皮、甘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山楂、神曲、麦芽。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