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寒内热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9W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内热、外寒、表寒里热、浮滑脉、尖白根黄、前白后黄、寒热错杂、寒、烦热、厥冷、渴不欲饮、渴喜热饮、颧红、热饮、少饮、身热、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肢冷。

治法

治宜散寒清热,降气平喘。

临床表现

常见病哮喘喘促气急,咳嗽痰鸣,咯痰黏稠色黄,胸闷,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发热,面赤口渴,夜卧不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浮紧,指纹浮红或沉紫。

病因

外寒内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多因表寒未解,里热已盛;或已有内热,复感外寒,外寒与内热并见所致的病证。 临床表现:为喘促气急,咳嗽痰鸣,咯痰黏稠色黄,胸闷,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发热,面赤口渴,夜卧不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浮紧,指纹浮红或沉紫。常见于哮喘等疾病中。

备注

方用大青龙汤《伤寒论》加减。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