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喑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8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喉痛、失音、喉炎、声带息肉、声带炎、用嗓过度、声带肥厚、声嘶、咽干、咽梗、咽喉干痛、咽膜充血、肿胀。

治法

治疗原则 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应注意配合利咽开音法的运用。 证治分类 内治 (一)风寒袭肺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开音。 (二)风热犯肺治法:疏风清热,利喉开音。 (三)肺热壅盛治法:清热泻肺,利喉开音。 (四)肺肾阴虚治法:滋阴降火,润喉开音。 (五)肺脾气虚治法:补益肺脾,益气开音。 (六)血瘀痰凝治法:行气活血,化痰开音。 外治 1、含服:选用具有清利咽喉的中药制剂含服,有助于消肿止痛开音。 2、蒸汽或超声雾化吸入: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中药水煎,取过滤药液20ml做蒸汽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5分钟,每次2次。 3、离子导入疗法:用红花、橘络、乌梅、绿茶、甘草、薄荷,水煎取汁,做喉局部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有利喉消肿开音的作用,适用于各证型喉喑。 4、手术治疗:声带小结或息肉长期不愈者,可手术摘除。

临床表现

辩证要点本病初期多为实证,临床辨证多属风寒、风热或肺热壅盛,肺气不宣;病久则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临床辨证多属肺肾阴虚、肺脾气虚或血瘀痰凝,喉窍失养。 证治分类 内治 (一)风寒袭肺 症状:猝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喉微痛微痒,咳嗽声重,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检查见后黏膜微红肿,声门闭合不全。 (二)风热犯肺 症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喉痛不适,干痒而咳,发热,微恶寒,头痛,舌边微红,苔薄黄,脉浮数。检查见喉粘膜及声带红肿,声门闭合不全。 (三)肺热壅盛 症状:声音嘶哑,甚则失音,咽喉痛甚,咳嗽痰黄,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检查见喉粘膜及室带、声带深红肿胀,声带上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闭合不全。 (四)肺肾阴虚 症状:声音嘶哑日久,咽喉干涩疼痛,喉痒干咳,痰少而黏,时时清嗓,症状以下午明显。可兼有颧红唇赤、头晕耳鸣、虚烦少寐、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症,舌红少津,脉细数。检查见喉粘膜及室带、声带微红肿,声带边缘肥厚,或喉粘膜及声带干燥、变薄,声门闭合不全。 (五)肺脾气虚 症状:声嘶日久, 低沉,高音费力,不能持久,劳则加重,上午症状明显。可兼有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等症,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检查见喉粘膜色淡不红,声带肿胀或不肿胀,松弛无力,声门闭合不全。 (六)血瘀痰凝 症状:声嘶日久,讲话费力,喉内异物感或有痰黏着感,常需清嗓,胸闷不舒。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涩。检查见喉粘膜及室带、声带暗红肥厚,或声带边缘有小结及息肉状组织突起,常有黏液附其上。

检查

诊断依据 1、病史:多有受凉感冒或过度用声史,或声音嘶哑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轻者,仅声音发毛、变粗或声音不扬;程度较重者,可有明显的声嘶,甚至完全失音。可伴有咽喉不适。病证鉴别喉癣:可见咽喉干燥疼痛,如有芒刺,吞咽尤甚,甚则吞咽困难,或有声音嘶哑,全身可有咳嗽、潮热、盗汗、咯痰不爽、流涎口臭等症状。咽部或喉部肌膜上可见灰白色或红色斑点状溃疡,边缘不整齐,或有粟粒状小结节。肺部X线检查可见粟粒型或浸润型肺结核特征性影像。结核菌素试验、细菌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相关检查喉黏膜及声带鲜红肿胀;或声带淡红、肥厚,边缘有小结或息肉,声门闭合不全;或喉黏膜及声带干燥、变薄;或声带活动受限、固定;或声带松弛无力。

病因

喉喑,中医病名。是指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西医学中喉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喉肌无力、声带麻痹等可参考本病进行辩证施治。本病初期多为实证,临床辨证多属风寒、风热或肺热壅盛,肺气不宣;病久则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临床辨证多属肺肾阴虚、肺脾气虚或血瘀痰凝,喉窍失养。治疗上,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应注意配合利咽开音法的运用。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