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渗湿针灸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8.0K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溏、腹胀、尿少、水湿内停、水肿、脉濡细、舌质淡、苔白滑、苔白腻、小便不利、胸膈痞满、肢体浮肿、渗湿利水、癃闭。

肾俞三焦俞阴陵泉三阴交

材料获取与鉴别


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主治水湿内停证。胸膈痞满,腹胀便溏,水肿,小便不利或尿少癃闭,甚则肢体浮肿,舌淡,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细。

各穴均可用毫针针刺,脾俞、阴陵泉针补加灸,其他腧穴平补平泻,留针15~20分钟。

各家论述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俞为肾之背俞穴,补法加灸,温阳化气,肾气开阖有司,膀胱气化通畅,则水道通调;阴陵泉为脾经合穴,针补加灸,以运脾利湿,导水湿从小便而去,既可实大便之溏泄,又可消肢体之浮肿。两穴相伍以温阳化气利小便。三焦俞为三焦背俞穴,水肿发病原因与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有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取三焦俞以通调三焦气机,调节和加强水液的气化。《景岳全书·肿胀》说:“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唯畏土,故其治在脾。”取足太阴经之合穴阴陵泉健脾利湿、培土制水,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调理脾肾、输布津液,二穴共用以助肾主水之功能。

临床应用

本方为利水渗湿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胀便溏、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滑或白腻为辨证要点。常用于急慢性肠炎、尿潴留、急慢性肾炎水肿等具有水湿留滞兼症者。若以下症状突出,可灵活加减变化。1.小便癃闭加秩边透水道、中极、膀胱俞。秩边透水道为治疗尿闭或尿失禁的经验穴;中极为膀胱募穴,膀胱俞为膀胱之背俞穴,俞募相配,刺之疏调膀胱气机,利小便。 2.肢体浮肿加水分以分利水气之清浊。

备注

1.利水方水分脾俞肾俞列缺天枢关元足三里复溜(王岱《针灸处方学》) 2.水肿方阴陵泉水分(《百症赋》:“阴陵水分,去水肿之盈脐。”) 3.秩边中极利尿方秩边中极阴陵泉三阴交膀胱俞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