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137

小结

本品为冷门中药本草,可用于:崩漏、丹毒、疔毒、脚气、消渴、血臌、产后、热毒、热证、水肿、痈肿、肿毒、烦闷、淋浊。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渴,利尿。主热病,烦闷消渴,痈肿疔毒,丹毒,崩漏,淋浊,水肿,脚气。

性味

味甘;性寒。

归经

胃;脾;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20克;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或煎水含漱。

注意

《本草用法研究》:"阳虚脾弱无实热者,忌用。"

别名

芭蕉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abasjoo Sieb. Et Zucc.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芭蕉,多年生丛生草本,高2.5-4m。叶柄粗壮,长达30cm; 叶片长圆形,长2-3m,宽25-30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花序顶和,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10-16朵,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cm,具5(3+2)齿裂,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先端具小尖头。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cm,具3-5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黟以,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mm。花期8-9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地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 资源分布:我国台湾可能有野生。

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炎热的气候,忌严寒。宜选择排水良好、肥力充足、水分适度的地块栽培。栽培技术:用分株繁殖法。3-5月,从蕉园中挖掘分生的吸芽苗,按行株距2m×2m挖穴,施足基肥,定植。田间管理:每年施服3-6次,中耕除草3-4次。每株留吸芽1株,过多的吸芽砍除。霜冻期用稻草覆盖防寒。病虫害防治:叶斑病,可用波尔多液喷雾。象鼻虫,幼虫为害蕉心,可用诱杀或人工捕杀成虫的方法来防治。

化学成分

茎含水分14.86%、灰分1.82%。1%盐酸可溶物11.01%、粗蛋白质1.19%、粗纤维素49.69%。

各家论述

1.《食疗本草》:主黄疸。 2.《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烦闷,消渴;患痈毒并金石发、热闷口干人,并绞汁服;肿毒游风,风疹,头痛,并研。敷。 3.《本草从新》:泻热解毒。治一切肿毒,发背欲死,赤游风疹,风热头痛,产后血胀,消渴饮水,天行热狂,血淋涩痛,疮口不合。 4.《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治水肿脚气。 5.《贵州民间方药集》:通便秘。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