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炎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7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胃炎、便黑、钝痛、恶心、腹痛、腹胀、腹胀腹痛、呕吐、呕血、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脱水、隐痛。

治法

1.急性胃炎 (1)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停用刺激胃黏膜的食物和药物,卧床休息,进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腹痛、呕吐重者暂禁食,有脱水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有严重出血时应按上消化道出血处理。 (2)药物治疗黏膜保护剂,出血严重者可给 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出血者可予止血剂,有失血性贫血者输血,防治休克,细菌感染者应用抗生素,腹痛严重者可予止痛、镇静,呕吐剧烈者输液止吐。 (3)误服毒性物质或腐蚀剂者洗胃,立即饮蛋清或牛乳。 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在于改善和消除临床症状,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合并 Hp感染者应予以抗 Hp治疗。 (1)一般治疗饮食规律,定时适当,食物宜软易消化,避免过硬、过冷、过酸、粗糙的食物和酒类以及含咖啡因的饮料,改变睡前进食的习惯,避免精神紧张,尽量不用或少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 (2)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3)药物治疗抗酸药,解痉药,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中药。H2受体拮抗剂用于腹痛明显及有上消化道出血者,治疗2周。不作为常规用药。 (4)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应进行规范的抗 Hp治疗,需坚持大剂量、足疗程、联合用药。药物治疗时间视病情重而定。

临床表现

1.急性胃炎多急性起病,大都有比较明显的致病因素。常有上腹疼痛、恶心、嗳气、呕吐和食欲减退等,其临床表现常轻重不等。由药物和应激因素引起的胃炎,常仅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一般为少量,呈间歇性,可自止,但也可发生大出血。可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细菌感染者伴全身中毒症状或伴急性肠炎。 2.慢性胃炎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且年龄越小,症状愈不典型。绝大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上腹部或脐周疼痛,部分患儿部位不固定,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轻者为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往往伴有呕吐。其他症状包括进食后上腹饱胀、恶心、厌食伴反酸、暖气等,呕血、黑便少见。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出血也是其症状之一,尤其合并糜烂,可以反复小量出血,亦可为大出血。小婴儿还可表现为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检查时上腹部可有压痛,亦可无明显体征,少数患儿有消瘦、贫血。

检查

1.急性胃炎辅助检查:胃镜检查可确诊。胃电图或B超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2.慢性胃炎 (1)胃镜检查可直接对胃黏膜进行观察,并能同时取活体标本进行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此法安全可靠,诊断率高,为确诊慢性胃炎的首选方法。 (2)实验室检查 1)胃酸测定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酸。 2)胃蛋白酶原其分泌量与胃酸一致。 3)内因子检查内因子含量有利于萎缩性胃炎和恶性贫血的诊断。 4)胃泌素各家测得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不一致,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5)幽门螺杆菌检测对慢性胃炎患儿均应进行 Hp检查,一是明确病因,二可指导治疗。目前诊断 Hp感染的方法很多,包括胃黏膜组织染色和培养,尿素酶试验、血清学抗 Hp IgG、IgM抗体、PCR法检测 Hp-DNA、C呼气试验等。 (3) X线钡餐检查难有阳性发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诊断率。 (4)胃超声检查、胃电图检查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病因

胃炎是指某一种或几种有害因子包括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因素作用于胃黏膜发生炎症性改变的一种疾病。在我国,儿童中胃炎患病率不同单位报道有所不同,从45.1%-84%,这可能与地区或选择被检病例的标准不同有关。但可以看出小儿胃炎已经成为了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病。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