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炎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3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淋巴管、炎症、白细胞增多、恶寒、发热、乏力、红丝、红丝赤缕、红丝走窜、水肿、压痛、压之褪色。

治法

1.治疗原发病灶。若有原发感染,比如疖、急性蜂窝织炎等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灶。未形成脓肿时,先行抗生素治疗,一般疗效较明显,可应用β-内酰胺类(常用的有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或磺胺类药物,如已形成脓肿,除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外还应行手术切开引流。丝虫病应根据丝虫的分类及疾病分期采取相应治疗。 2.局部治疗局部可用硫酸镁湿敷或热敷及理疗等。 3.并发症治疗患者可出现菌血症或败血症,有脓肿形成者也可发展为脓毒血症。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为达到较好的疗效,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

临床表现

1.临床分类根据发病的急缓可分为急性淋巴管炎和慢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管炎是致病菌经皮肤黏膜裂伤、手术切口或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疖、手部感染及足癣等),经组织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所致,致病菌以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慢性淋巴管炎是由急性淋巴管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成。 2.临床表现淋巴管炎常见于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在手或足部常见有原发病灶。急性淋巴管炎表现为浅层淋巴管炎在伤口附近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手指轻压后,颜色可消退,局部硬肿并有压痛;并伴有发热、恶寒、乏力等全身临床表现。慢性淋巴管炎由急性淋巴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为慢性淋巴水肿,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增厚,成为永久性肥厚性纤维样变。

检查

1.血常规 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多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2.脓液细菌培养 形成脓肿时,穿刺抽得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3.其他 如果需要排除丝虫感染,可做病原学及血清学抗体检测。前者包括从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微丝蚴和成虫;后者为检测血清中的丝虫抗体和抗原。

病因

淋巴管炎是由致病原(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经皮肤黏膜裂伤、手术切口或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疖、手部感染及足癣等),经组织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所致,致病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病为淋巴系统常见疾病,多见于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局部硬肿并有压痛,伴有发热、恶寒、乏力等全身临床表现。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