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针灸方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疟疾。
大椎间使后溪中渚
虚者扶正祛邪,实者和解截疟。主治疟疾
针刺大椎穴,进针要1寸以上,行提插法,使针感向下传达至胸椎部,针间使穴要针感向上传达至肘关节以上。其他各穴针感也要较强。留针30分钟,才能起到较好的截疟作用。对恶寒重发热轻的寒疟,大椎穴针后要加灸疗。 对于久疟体虚的患者,除大椎仍应深刺加强针感外,其余各穴均宜行补法,或加灸法,间日1次,连续治疗
各家论述
疟疾多乃感受疫疠之气兼受风寒暑湿等邪,伏于少阳半表半里,营卫相搏,正邪交争而发病。 大椎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可宣通诸阳之气而祛邪,为治疟之要穴。后溪是手太阳经的输穴,通于督脉,能宣发太阳与督脉之气祛邪外出。间使属于手厥阴经,为治疟的经验效穴。三穴同用,可奏通阳祛邪之效。中渚属手少阳三焦经,可疏利少阳,加强和解截疟之功。
临床应用
针刺治疗疟疾,一般应在疟发前1小时左右治疗。凡疟区患者,治疗效果较好,针治1~2次即可控制发作,3~4次疟原虫阴转;新去疟区初发病者效果较差;而恶性疟疾症情常较危重,应配合药物治疗。 1.间日疟,按时发作者可采用和解截疟法。以基本方为主,热盛者加曲池、委中;呕吐重者加内关、足三里。 2.久疟不愈,时发时止,面黄肌瘦体质衰弱者宜扶正祛邪,加肝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