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1.6K

小结

本品可食用,可用于:便秘、疔疮、恶疮、恶性肿瘤、发背、肝癌、疳积、臌胀、痢疾、瘰疬、慢性气管炎、癖积、破伤风、软骨病、胃病、小儿疳积、阴疽、癥瘕、疮毒、腹大、腹胀、咳喘、溃疡、面黄、水湿、水肿、消瘦、痈疽。

功能主治

破癥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癥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

性味

辛,凉,有毒。

原形态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的肉。

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及少量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复方

(1)大蟾蜍1只(去皮、内脏),芒硝3克,水煮服。功能破癜结,行水湿。适用于腹中冷癖、水谷阴结、心下停饮、两胁痞满、按之鸣转、逆害饮食。 (2)蟾蜍(去头、皮、内脏),用桑叶包裹,外加厚纸再裹,火内煨熟食。若口渴,咽梨汁解之。适用于小儿疳瘦。 (3)蟾蜍晒干烤酥研细末,过筛,与面粉糊黄豆大小丸。面粉与蟾蜍粉之比为1∶3,每100丸用雄黄1.5克为宜。成人每次5-7丸,每日3次,饭后开水送服。过量时可有恶心,头晕感。适用于恶性肿瘤辅助治疗。

临床应用

蟾蜍不宜食,据报道蟾蜍可引起中毒。一般在煮食后30-60分钟发生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痛,甚至神志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微弱,心律不齐等。心电图表现酷似洋地黄中毒。蟾蜍的卵及腮腺、皮肤腺的分泌物含有多种毒性物质,烧煮并不能破坏或消除其毒性。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