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泻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8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急性、腹泻、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休克、便臭、便黄、便绿、肠鸣、蛋花便、恶心、发热、腹痛、急性面容、里急后重、呕吐、水样便、酸痛、脱水。

治法

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人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品,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2)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嗪25-100mgl日。解痉药:如颠茄8n堪11次,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疗:抗菌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黄连素 O.3克口服,1日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1日3次等。但应防止抗菌素滥用。 中医药治疗 (1)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2)寒湿阻滞: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灞。 治法: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3)食滞胃肠: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10弱。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药物治疗 急性腹泻用药之细菌感染患有此型腹泻者,可选择以下口服抗菌药中的一种或两种进行治疗: (1)氟哌酸:成人每次服0.1-0.2克,每日服3-4次,于空腹时服用效果好。 (2)黄连素:成人每次服0.1-0.3克,每日服3次。 (3)环丙沙星:成人每次服0.25-0.5克,每日服2次。 (4)新诺明:成人每次服1克,每日服2次。 (5)泻痢停(甲氧苄啶):成人每次服2片,每日服2次。 急性腹泻用药之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是引起急性腹泻的原因之一。用于辅助治疗病毒性急性腹泻的药物主要有思密达和微生态调节剂。 (1)思密达:此药能将肠道内的细菌和病毒吸附,并在服药的6小时后,将吸附物排出体外。此药的用法是:成人每次服1包(3克),一日服3次,用温开水冲服。 (2)微生态调节剂:此类药物能抑制肠道内的病毒复制,促进肠上皮的修复,而且特别安全、有效。急性腹泻用药之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引起的急性腹泻也是经常发生的。患有此病的人,多数是由于进食过多过杂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排稀水样便。如因吃主食过多的发病者,可服用淀粉酶片或干酵母片。淀粉酶片的用法是:每次服0.2克,每日服3-4次。干酵母片的用法是:每次服0.3-0.5克,每日服2-3次。如因吃肉食或油腻食物过多而发病的患者,可服用多酶片。多酶片的用法是:每次服1-2片,每日服3次,在吃饭时服。

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多由感染因素所引起,临床上除腹泻外,一般都有发热、腹痛及白细胞增多等表现。这些临床表现是共同的,对肠道感染的部位及病原菌均无诊断价值,因此,需首先鉴别是小肠或结肠感染。小肠感染性腹泻的特点是脐周或右下腹为阵发性痛,且伴有腹胀或肠鸣,腹泻每天5-10次,粪便量多呈稀水便,混有泡沫及未消化食物残渣,严重感染者为稀水血便,排便前腹痛,便后腹痛可减轻或消失而有舒适感。结肠感染性腹泻的腹痛,常在下腹或左下腹部,一般不伴肠鸣,腹泻频繁,较小肠感染性腹泻次数显著增多,粪便量少,呈脓血便外观,有里急后重及下坠感。小肠感染性腹泻多见于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或沙门菌属肠炎,而结肠感染性腹泻常由志贺菌或其他痢疾杆菌所引起。

检查

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

病因

肠黏膜的分泌旺盛与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致排便频率增加,粪质稀薄,含有异常成分者,称为腹泻(Diarrhea)。急性腹泻起病急骤,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排便时常伴腹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感染是腹泻最常见的原因。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